译文
看乾坤大地,清醒的贤者和昏醉的愚人相混,从古到今多少变幻兴亡。昏冥冥灯光暗淡,游子漂泊他乡,夜深闷坐归乡之心油然猛涨。明天又是重九。黄酒飘着香味,一年的好景色就在这桔绿橙黄的时光。龙山上,西风在树丛中呼呼作响,吹得人老白发如霜。
注释
客中九日:指寄寓他乡过重阳节。
剑花:指灯心的余烬结为剑花形。
归心壮:谓思归心情强烈、旺盛。
龙山:在今湖北江陵县。
这是一首写在九月九日重阳节的小令。是夜,作者坐在灯前,感慨满怀。忽然看到灯花有些黯淡,便引动了强烈的思乡之情,于是创作了这首小令以表达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张文珍注析·元曲三百首·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3
当时作者客居他乡,独自一人深夜枯坐,正值重阳,思乡的情绪愈加浓烈,给人一种强烈的孤独感。首句“贤愚醉醒”化用屈原《离骚》中的“众人皆醉我独醒”,代指持两种人生态度的人。第二句“又是他乡”,表明作者流寓他乡的次数很多,经常与家人分离,往来奔波。自古重阳节就是游子思乡的节日,唐代王维有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在此节日,登高山,插茱萸,饮菊花酒是古往今来的习俗。作者此时正在他乡,定然有“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慨。在重阳佳节作者独自一人在异乡作异客,仕途的不如意加上对家乡的思念,心中感觉更如五味杂陈。想自己孤寂在此,俯仰天地,世间诸般人物,不论贤德还是愚钝,清醒还是沉醉,都混杂在一起;不管是古时还是现在,兴盛还是衰亡,都不过如此,逃不过时间的摧残。此夜孤寂,唯有青灯为伴,蜡烛因受热而成泪,但此刻的烛泪却令人丝毫感受不到温暖,只有瑟瑟寒意。“剑花”指灯芯的余烬结为剑花形。在这冷肃的寒意中,作者思乡的心情更为迫切,“归心壮”谓思归心情强烈、旺盛。作者用“剑花寒”、“归心壮”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浓,“寒”字体现作者此刻心中的冷意,为与之相对的“归心壮”做了情感上的铺垫。第二天就是重阳节了,身在异乡的作者怎会感到“酒香”呢?此处作者用了想象的手法,体现的是对归乡的期待。“一年好景橙黄”化用宋代苏轼《赠刘景文》中的“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此处写秋景“橙黄橘绿”以色彩的渐变表现时间的变换,在表达对美好时节赞美的同时也表达了对时光飞逝的感叹。“龙山上”三句用晋代桓温于重阳率众客幕僚宴集龙山的典故,慨叹自己鬓发如霜,但仍沉沦下僚,流落异乡“吹老鬓毛霜”的“吹”字形象地表达了岁月的无情。最后想象明日重阳佳节的热闹,与现实接轨,以想象的美好衬托现实的悲凉。此曲感情基调哀伤,浓郁的感伤情绪溢于字里行间。
参考资料:
陈鹏 闫丽红·元曲三百首鉴赏辞典·武汉:崇文书局,2020
此曲主题是渴望回归故里。当时作者客居他乡,独自一人深夜枯坐,正值重阳,思乡的情绪愈加浓烈,但欲归而不得,表达了对仕途不如意的郁闷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给人一种强烈的孤独感。全曲运用想象手法,感情基调哀伤,浓郁的感伤情绪溢于字里行间。
张可久(约12700~约13500),字小山(《录鬼簿》);一说名伯远,字可久,号小山(《尧山堂外纪》);一说名可久,字伯远,号小山(《词综》);又一说字仲远,号小山(《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庆元(治所在今浙江宁波鄞州区)人,元朝著名散曲家、剧作家,与乔吉并称“双壁”,与张养浩合为“二张”。现存小令800余首,为元曲作家最多者,数量之冠。他仕途失意,诗酒消磨,徜徉山水,作品大多记游怀古、赠答唱和。擅长写景状物,刻意于炼字断句。讲求对仗协律,使他的作品形成了一种清丽典雅的风格。
甬东东际控东荒,蓬莱北界跨石梁。
天风吹来黑水国,海雨洒过青龙洋。
宝陀山高此孤绝,善财洞近争巉裂。
黄金沙土结香云,白玉树花飘瘴雪。
扶桑岛上接鳀人,棋子湾头望马秦。
安期先生脱赤舄,羲和女子扶朱轮。
晨鸡鸣声日观立,老蜃楼台潮候急。
释迦方域舶船通,娑竭世家宫殿湿。
君不见,海人稽首扣海矶,鲛鼍不动护仙衣。
紫竹㫋檀何处所,毗陵频伽独飞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