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我这今日的边让想起奖进贤能的蔡邕,无心制曲吟诗,只好闲卧春风中。
房舍南面有片竹林,削成青简倒可以写字,等老了后就在溪边做个钓鱼翁。
注释
边让:后汉人,有才能文。蔡邕荐之于朝廷,但没被重用。此句以边让、蔡邕的关系比喻作者与韩愈的关系。
裁曲:指制曲吟诗。
参考资料: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975
徐传武.李贺诗集译注.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90-106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55-6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87-289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008-1013
李贺组诗《南园十三首》是作者辞官回到福昌昌谷后,在家乡的南园闲居时所作的一组杂诗,创作时间在唐宪宗元和八年(公元813年)至十一年(公元816年)之间。这首诗是组诗中的第十首。
参考资料: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55-6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87-289
《南园十三首·其十》是一首七言绝句。诗的首句用典,隐含着自身才华未能得到充分赏识的淡淡哀愁;次句说春风中悠然躺卧,无心于功名与创作;后两句写诗人对自己晚年生活的愿景。诗人曾得到韩愈的推重和相助,但仍不得志,这首诗即反映了他的抑郁心情,无心苦吟,打算写字消遣,年老时做一个渔翁了事。
李贺(约公元790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长吉体”诗歌的开创者,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因长期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而身体抱恙。元和十一年(816年),强撑病躯,回到昌谷故居,整理所存诗作,不久病卒,时年二十七岁(一说二十四岁)。
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
冬温蚊蚋集,人远凫鸭乱。
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
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
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
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
伤时愧孔父,去国同王粲。
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相,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皇。(凤皇 一作 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