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蜍薄太清,蚀此瑶台月。
圆光亏中天,金魄遂沦没。
蝃蝀入紫微,大明夷朝晖。
浮云隔两曜,万象昏阴霏。
萧萧长门宫,昔是今已非。
桂蠹花不实,天霜下严威。
沉叹终永夕,感我涕沾衣。
译文
蟾蜍吞食着瑶台上皎洁的月亮,天空一片昏暗,玉魄销蚀。
天空中月食开始,渐渐地圆月失去了往日的光辉。
日晕浸光紫微星座,遮掩了太阳的光芒,世界一派阴霾。
往日华丽喧闹的长门宫,如今一片凄凉惨彻。
就因为皇后不会生孩子,皇上就把她废黜!
只因膝下无子,天子就怒下霜威!
我夜夜为此事思索,使我悲痛满怀,泪流满衣襟。
注释
蟾蜍”二句:蟾蜍吃掉月亮,实指月食。薄,迫近。太清,天空。瑶台,神话传说神仙所居之地。此指月亮所处之地。
“圆光”二句:描述了月食发生的全过程。“圆光”、“金魄”,都指圆月。“亏”,指月食开始,“沦没”指全食。
魄:指各种形状的月相。
“蝃蝀”二句:言日晕浸光紫微星座,遮掩了太阳的光芒。比喻谗佞壅蔽天子。
蝃蝀:又作䗖蝀,虹的别称,这里指日晕。
紫微:星座名,即大帝座,喻天子之居。
大明:太阳。
夷:灭。
两曜:即日月。
“万象”句:言整个世界变昏暗了。万象,自然界的一切事物、景象。
阴霏:阴暗朦胧。
“萧萧”二句:指汉武帝皇后陈阿娇初立,擅宠骄贵,后因无子及巫蛊事被废,句长门宫。见《汉书·外戚传·孝武陈皇后传》。
萧萧:头发稀短的样子。
“桂蠹”二句:比喻皇后受侵害或冷落后,失势痛苦的状况。
桂蠹:寄生在桂树上的害虫。
永夕:长夜。
李白集中总题为“古风”的五十九首诗,在编排上并无次第。这五十九首诗并非一时一地之作。比较确定的是其二《蟾蜍薄太清》为伤王皇后被废为庶人之事,此事在开元十二年(724),则此诗应该是作于开元十二年之后。
参考资料:
管士光·李白诗集新注[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4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
詹锳·李白诗文系年[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此诗先通过蟾蜍侵蚀明月,圆光亏损、金魄沉沦的描绘,生动刻画出月食的壮观景象;接着由自然景象描写引入人世,说太阳光辉黯淡,浮云遮挡日月,使得万物笼罩在一片昏暗中,暗喻君心被奸佞遮蔽,世道昏暗、混沌;而后用典且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昔日繁华不再、美好事物被摧毁的哀痛。全诗融合自然景象与人文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世道昏聩的无限郁愤与哀伤。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秀色掩今苎,荷花羞玉颜。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
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步出城东门,试骋千里目。
青山横苍林,赤日团平陆。
渭北走邯郸,关东出函谷。
秦地万方会,来朝九州牧。
鸡鸣咸阳中,冠盖相追逐。
丞相过列侯,群公饯光禄。
相如方老病,独归茂陵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