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译文
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不好的声音。”就起床舞剑。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奋发杀敌,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注释
祖逖(tì):(266—321)东晋名将。字士雅,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人。
与刘琨俱为主簿:和刘琨一起做司州主簿。刘琨(271—318),东晋将领,诗人。字越石,中山魏县(今河北无极)人。司州,地名,今河南洛阳。主簿,主管文书簿籍的官。
寝:睡。
中夜:半夜。
蹴琨觉:踢醒刘琨。蹴(cù),踢,蹬。
恶(è):不好。恶声,传说半夜鸡叫是不吉之兆。
因起舞:于是起床舞剑。因,于是。舞,指舞剑。
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左丞相司马睿派他做军谘祭酒。睿,即司马睿(276—323),东晋元帝,当时为琅琊王,任做丞相。以为,即“以之为”,派他做。军谘(zī)祭酒,军事顾问一类的官。
京口:地名,今江苏镇江。
纠合骁健:集合勇猛健壮的人。纠合,集合。骁(xiāo)健,指勇猛健壮的人。
晋室:晋王朝。
怨叛:怨恨反叛。
宗室:皇帝的宗族。
鱼肉:比喻残杀、残害。
戎狄:我国古代称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
中土:指中原地区。
遗民既遭残贼:沦陷区的人民已遭到残害。遗民,指沦陷区的人民。残贼,残害,伤害。
自奋:自己奋起(反抗)。
大王诚能命将出师:您如果能任命将领,派出军队。大王,指司马睿。诚,假如。命将出师,任命将领,派出军队。
统之以复中原:统率他们来收复中原。复,收复。中原,当时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群国:指全国各地。
望风响应:听见消息就起来响应。望风,这里是听到消息的意思。
素:平素,向来。
豫州刺史:豫州长官。豫州,地名,在今河南东部及安徽西部一带。刺史,州的长官。
廪(lǐn):官府发的粮米,这里指军粮。
铠仗:铠甲武器。铠(kǎi),铠甲。仗,刀戟等兵器的总称。
将其部曲:统率他的部下。部曲,当时世家大族的私人军队。
中流:江心。
击楫:敲打船桨。
济:渡。
屯淮阴:驻扎在淮阴。屯,军队驻扎。淮阴,地名,今江苏淮阴。
起冶铸兵:起炉炼铁,铸造兵器。
进:进发。
公元4世纪初,匈奴等种族铁骑南下,占领了整个黄河流域。那时东晋内部一些官僚们仍旧过着荒淫腐朽的生活,只有祖逖坚持北伐,主张收复失地。
参考资料:
陈振鹏 ·古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
程帆 ·古文观止鉴赏辞典:湖南教育出版社,2011
郭英德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中华书局,1999
杨振中·走进文言文:上海远东出版社,2006
这篇文章简洁记述了东晋名将祖逖少年立志、闻鸡起舞、矢志北伐的英勇事迹。祖逖与刘琨同为司州主簿时,便胸怀大志,夜半闻鸡起舞,展现出不凡的毅力与决心。渡江南下后,他向左丞相睿提出北伐复国的宏愿,指出晋室内乱导致外族入侵,百姓思奋,时机难得。尽管睿本无北伐之意,但仍授予祖逖官职,让其自募兵马。祖逖毅然率领百余家部曲渡江,中流击楫立誓,誓不清中原不复回,展现出坚定的信念与决心。他屯驻淮阴,铸兵募士,最终募得两千余人,迈出了北伐的第一步。此文展现了祖逖坚定的信念、不屈的意志与卓越的领导力,是历史上一段激励人心的佳话。
司马光(年0年9年年年月年7日-年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毖彼泉水,亦流于淇。有怀于卫,靡日不思。娈彼诸姬,聊与之谋。
出宿于泲,饮饯于祢,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问我诸姑,遂及伯姊。
出宿于干,饮饯于言。载脂载舝,还车言迈。遄臻于卫,不瑕有害?
我思肥泉,兹之永叹。思须与漕,我心悠悠。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白若白鹭鲜,清如清唳蝉。
受气有本清,不为外物迁。
饮水箕山上,食雪首阳颠。
回车避朝歌,掩口去盗泉。
岧峣广成子,倜傥鲁仲连。
卓绝二公外,丹心无间然。
昔攀六龙飞,今作百炼铅。
怀恩欲报主,投佩向北燕。
弯弓绿弦开,满月不惮坚。
闲骑骏马猎,一射两虎穿。
回旋若流光,转背落双鸢。
胡虏三叹息,兼知五兵权。
枪枪突云将,却掩我之妍。
多逢剿绝儿,先著祖生鞭。
据鞍空矍铄,壮志竟谁宣。
蹉跎复来归,忧恨坐相煎。
无风难破浪,失计长江边。
危苦惜颓光,金波忽三圆。
时游敬亭上,闲听松风眠。
或弄宛溪月,虚舟信洄沿。
颜公二十万,尽付酒家钱。
兴发每取之,聊向醉中仙。
过此无一事,静谈秋水篇。
君从九卿来,水国有丰年。
鱼盐满市井,布帛如云烟。
下马不作威,冰壶照清川。
霜眉邑中叟,皆美太守贤。
时时慰风俗,往往出东田。
竹马数小儿,拜迎白鹿前。
含笑问使君,日晚可回旋?
遂归池上酌,掩抑清风弦。
曾标横浮云,下抚谢脁肩。
楼高碧海出,树古青萝悬。
光禄紫霞杯,伊昔忝相传。
良图扫沙漠,别梦绕旌旃。
富贵日成疏,愿言杳无缘。
登龙有直道,倚玉阻芳筵。
敢献绕朝策,思同郭泰船。
何言一水浅?似隔九重天。
崔生何傲岸,纵酒复谈玄。
身为名公子,英才苦迍邅。
鸣凤托高梧,凌风何翩翩。
安知慕群客,弹剑拂秋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