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夏至时节,处处能听到蝉声,它在告诉人们一年已走到五月中。
龙儿也畏惧炎热,潜在碧绿的潭水深处;大地仿佛流火一般,助力太阳释放出更大的热量。
每当下雨前,频频飞驰的闪电;雨过天晴后,看到一道道美丽的彩虹。
阳律“蕤宾”换移离去后,阴阳二气开始各奔东西。
注释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0个节气。
龙潜:指阳气潜藏,龙蛇蛰伏。
渌水:清澈的水。
太阳宫:太阳神居住的宫殿。传说,燧人氏曾乘鸟去取火。
飞电:飞驰的闪电。
带虹:带样的彩虹。
蕤宾:古乐十二律中之第七律。蕤宾属阳律。
移去:改变离去。
二气:阴阳二气。
《咏二十四气诗·夏至五月中》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首联以蝉鸣为标志,点明时节,造出夏日的氛围;颔联借龙潜水中与夏日火旺的意象,寓意自然界生命力的旺盛与季节的转换,同时也隐含古代五行与节气的观念;颈联展现夏日天气的多变与美丽,增加了画面的动感与色彩;尾联则运用音乐律名“蕤宾”代指时令,预示着季节的更迭与自然界的循环不息。整首诗描绘了五月的自然景象与节气特征,充满浓厚的时令色彩和传统文化意蕴。
元稹(779-831),字微之、威明。河南洛阳人,出生于东都洛阳(一说长安万年县)。中国唐朝中期大臣、文学家、小说家,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九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见好花颜色,争笑东风,双脸上,晚妆东。闭小楼深阁,春景重重。三五夜,偏有恨,月明中。
情未已,信曾通,满衣犹自染檀红。恨不如双燕,飞舞帘栊。春欲暮,残絮尽,柳条空。
恨沙蓬,偏随人转,更怜雾柳难青。问更鸿南向,几时暖返龙庭。正有无边烟雪,与鲜飚千里,送度长城。向并门少待,白首牧羝人,正海上,手携李卿。秋声,宿定还惊。愁里月,不分明。又哀笳四起,衣砧断续,终夜伤情。跨羊小儿争射,恁能到,白蘋汀。尽长天遍排人字,逆风飞去,毛羽随处飘零,书寄未成。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
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一别清风又十霜,重来三径未全荒。
此君已觉垂垂老,稚子今看稍稍长。
书简漫消新岁月,渔竿不厌旧沧浪。
试呼浊酒歌淇澳,昨夜疏帘雨正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