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光阴一天天逝去可不饶人,从昨夜起,又换了一个节气。
寒蝉声音凄厉不停号叫,秋燕已经像过客一样准备南归。
平生只愿离开尘世去隐居,快五十岁了,心中惆怅不止。
辞官弃职这事还得由我做主,为何要被功名利禄所牵绊?
注释
立秋:二十四节气之一。
日月:光阴。
饶:宽恕,饶恕。
节序:节令的顺序。
昨夜隔:昨夜还属于另一个节序,今天立秋,秋季开始了。
玄蝉:秋蝉,寒蝉。因蝉又名玄虫,故称。玄,黑色
号:蝉鸣声。
“秋燕”句:谓燕子因天气转寒,即将南飞。
独往愿:遁世隐居的愿望。独往,超然物外,独行己志。
惆怅:失意的样子。
半百:杜甫时年四十八岁,年近半百。
罢官:弃官。
由人:实际上是说“由己”。这里的“人”,不是指别人,而是指自己。
何事:为何。
形役:为形骸所拘束役使,指被物质利益、功名利禄所束缚。
参考资料:
孙建军,陈彦田主编;于念等撰稿. 全唐诗选注[M]. 北京:线装书局, 2002:1801-1802.
陈贻焮主编;郝世峰册主编. 增订注释全唐诗 第2册[M].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1:43.
(清)仇兆鳌注;于鲁平补注. 杜甫诗注 上 第2版[M]. 西安:三秦出版社, 2004:283.
周蒙,冯宇主编. 全唐诗广选新注集评 4[M].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4:162-163.
孙潜著. 杜诗全译 2[M]. 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2021:462.
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立秋后次日,当时杜甫在华州司功参军任上。乾元二年春末,杜甫由洛阳返回华州任上。关中地区从春天开始的旱情,一直持续到夏天仍未缓解,导致粮食颗粒无收,米价暴涨,百姓纷纷上路逃荒。由于饥荒严重,政局混乱,而且唐肃宗排挤唐玄宗旧臣,杜甫对此很失望,决心辞去官职,携家前往秦州(今甘肃天水)。此诗即为杜甫想要弃官时所作。
参考资料:
(清)仇兆鳌注;于鲁平补注. 杜甫诗注 上 第2版[M]. 西安:三秦出版社, 2004:283.
叶渠梁选编. 杜甫诗集典故探义 上[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8:240-241.
韩成武编著. 杜甫[M]. 海口:海南出版社, 1997:56.
《立秋后题》是一首五言古诗。前四句写秋后之景,寒蝉叫个不停,更增加人的哀伤。秋燕亦如客子,不久将离此而去;后四句抒写怀抱,平生早就有弃官归隐的愿望,如今年近半百还在为此苦恼,表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全诗即景抒情,以秋燕自喻,巧妙化用典故,节奏流畅、意蕴悠长。
“日月不相饶,节序昨夜隔。”诗人在开篇即对时间的流逝做了敏锐的提示,世上的万物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地发生变化。到了立秋节气,便会发现每天的气候总是有所不同的。“饶”有宽裕之意,属唐宋时的口语。“节序”是指一年划分的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秋七月这一段时间,也就是指立秋。
“玄蝉无停号,秋燕已如客。”随着季节的无情推移,寒蝉开始不停地鸣叫,就连秋天的燕子也已开始出发到万里之外去了。诗人以秋燕自喻,谓自己即将离开华州,如秋燕离巢一般,故以“如客”来形容。漂泊的诗人感觉到自身就像夏秋之交的燕子一样,这也是此后杜诗中经常出现的,如《秋兴八首·其三》中的“清秋燕子故飞飞”一句,可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平生独往愿,惆怅年半百。”诗人的视线集中于昨日、今日的短暂瞬间,由秋燕进而联想到了人生的境遇。以臣下辅佐天子为自己的目标,杜甫为此倾注了自己的全部精力。然而,杜甫自身的人品和所谓政治家官僚的现实职务也存在着一些格格不入的东西,大概因为如此,杜甫才会到河南等地漫游并和李白相识。其后在东鲁一带的游历,以与超凡脱俗的道士交友为乐,钟情于神仙之道等都是这种鲜明个性的反映。“惆怅”是一个悲叹之词,是诗人向往隐逸生活但却无法摆脱混浊现实,年近五十岁仍受挫被嘲讽的一种感慨。
“罢官亦由人,何事拘形役。”诗人认为脱离官场后的生活应该是较为惬意的。从不得志的官场中脱身出来,正是使自己获得了再生,而悠闲的心情是做许多事情的保证。“拘形役”化用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句子,这也使此诗简直成了杜甫的《归去来兮辞》,是他弃官的宣言书。可见他采取这一行动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是对污浊时政痛心疾首的鄙弃,所传因“关辅饥”而弃官,只不过是托辞而已。
参考资料:
叶渠梁选编. 杜甫诗集典故探义 上[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8:240-241.
上田武,李寅生.从《立秋后题》诗看杜甫人生的一大转机[J].河池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1):55-57.
陈贻焮著. 杜甫评传 上[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496-497.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寒鸡号荒林,山壁月倒挂。
披衣起视夜,揽辔念行迈。
我来夏云初,素节今已届。
高河泻长空,势落九州外。
微风动凉襟,晓气清余睡。
缅怀京师友,文酒邈高会。
其间苏与梅,二子可畏爱。
篇章富纵横,声价相磨盖。
子美气尤雄,万窍号一噫。
有时肆颠狂,醉墨洒滂沛。
譬如千里马,已发不可杀。
盈前尽珠玑,一一难柬汰。
梅翁事清切,石齿漱寒濑。
作诗三十年,视我犹后辈。
文词愈清新,心意虽老大。
譬如妖韶女,老自有余态。
近诗尤古硬,咀嚼苦难嘬。
初如食橄榄,真味久愈在。
苏豪以气轹,举世徒惊骇。
梅穷独我知,古货今难卖。
二子双凤凰,百鸟之嘉瑞。
云烟一翱翔,羽翮一摧铩。
安得相从游,终日鸣哕哕。
问胡苦思之,对酒把新蟹。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