龊龊当世士,所忧在饥寒。
但见贱者悲,不闻贵者叹。
大贤事业异,远抱非俗观。
报国心皎洁,念时涕汍澜。
妖姬坐左右,柔指发哀弹。
酒肴虽日陈,感激宁为欢。
秋阴欺白日,泥潦不少干。
河堤决东郡,老弱随惊湍。
天意固有属,谁能诘其端。
愿辱太守荐,得充谏诤官。
排云叫阊阖,披腹呈琅玕。
致君岂无术?自进诚独难。
译文
那些卑琐自私的当代文士,他们所忧虑关心的只是与自己相关的功名利禄。
人们只见到贫贱的人的悲伤,却听不到富贵之人同情的叹息。
有高尚道德的人想着干一番独特的事业,他的抱负远大而不同于世俗的观念。
报效国家的心光明皎洁,经常因感伤世态艰难而涕泪纵横。
美丽的歌妓坐在左右两旁,柔软的手指下弹奏出凄清的乐曲。
虽然在我的面前每天都摆满了酒肴,但感慨激动怎能让我欢乐起来?
秋天的重阴遮蔽着白日,淤泥积水总是不干。
黄河决堤淹没了东郡,老人和小孩子都被急流和波涛卷走。
上天的意志是有一定原因的,但又有谁能细究他的缘故?
希望我能得到太守的推荐,得以充任谏诤的官职。
让我能够排云上天,叫开紧锁的天门。在上帝的面前披露心腹,把琅玕的美玉呈献。
难道是我没有谋略辅佐君主达到天下大治吗?只不过自己去求得进身的机会,实在是困难重重,难上加难啊!
注释
龊(chuò)龊:本自《史记·货殖列传》:“邹鲁滨洙泗,犹有周公遗风:俗好儒,备于礼,故其民龊龊。颇有桑麻之业,无林泽之饶,地小人众,俭啬,畏罪远邪。及衰,好贾趋利,甚于周人。”本义是拘谨的样子,这里形容卑琐自私。
当世士:当代的文士。
所忧:所担心、所关心的事。
饥寒:指与自己相关的功名利禄。
叹:同情的叹息。
大贤:高尚的人,这是作者自况。
事业异:与“当世士”不同,作者要干的是为国为民的另一番事业。故引出作者抱负远大,不是世俗庸人的观点。
远抱:心怀远大。
俗观:庸俗的见解。
报国:报效国家。
皎洁:明亮而洁白。
念时:指感伤世态艰难。
涕:眼泪。
汍(wán)澜:泪流不止的样子。
妖姬:美女,指歌妓。
柔指:手指纤嫩。发:弹奏。
哀弹:凄清的乐曲。
酒肴:酒莱;肴,做熟的鱼肉。
日陈:每天摆设;陈,摆放。
感激:心有感慨。
宁为欢:岂能感到欢乐;宁,岂。
秋阴欺白日,泥潦(lǎo)不少干:语出宋玉《九辩》:“皇天淫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时而得干?”又有杜甫《秋雨叹》:“秋来未曾见白日,泥污后土何时干?”秋阴,指秋天的重阴。欺,遮蔽,比喻秋雨之盛。泥潦,淤泥积水。不少,不稍;少,同“稍”。
河堤(dī)决东郡:指黄河在滑州决口。河堤,黄河大堤。东郡,指滑州,属河南道(今河南滑县一带),州城为古滑台城。
惊湍(tuān):急流,惊涛骇浪。
天意:上天的意志。
有属:有所寄托;属,通“嘱”,隶属。
诘(jié)其端:追问其缘由。诘,追问、探寻。端,原因。
辱:屈辱,此作者自谦,意即请。
太守:刺史,这里指武宁节度使、徐州刺史张建封。荐:推荐。
充:担任。
谏诤(zhèng)官:指朝廷中负责谏诤的拾遗、补阙等官职,属御史台。
排云叫阊阖(chāng hé):指到朝廷去谏诤。排云,拨开云彩。阊阖,神话中的天门,典出屈原《离骚》:“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引指宫门。
披腹:敞开胸扉,披露心腹。披,剖露。呈:展示。
琅玕(láng gān):似玉的美石,比喻赤心。
致君岂无术?自进诚独难:与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意同。致君,辅佐君主成为尧舜之君。岂无术,难道没有谋略?反诘之词。自进,自荐。诚,确实。独难,特别难。
参考资料:
韩愈著,王基伦注析.韩愈诗选.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6年.25-26
孙昌武.韩愈诗文选评.西安.三秦出版社.2004年第1版.8-9
李志敏编.中华智慧教子经典全 第二版 卷三.北京.京华出版社.2006年.111-112
孙建军等主编.《全唐诗》选注.北京.线装书局.2002年第1版.2678-2679
卞孝萱,张清华编选.韩愈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年.71-73
孟二冬著,费振刚主编.韩孟诗传.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87-88
韩愈著.韩昌黎全集 上.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年.89-90
这首诗写于贞元十五年(799年)秋,此时韩愈在张建封幕下。此前,韩愈不得已而托身幕府,先到汴州董晋处,以董晋亡殁不得不离去而投奔徐州张建封。韩愈自视甚高,立志颇大,他本来寄希望于张建封,期待得到举荐而被大用,但二人志不相投,时有摩擦。贞元十五年七月,郑、滑发生水灾,人民死伤惨重。尽管二州不在徐州管辖范围内,作为徐州节度使的张建封,理应对国家和人民的灾难分担一分忧愁。但张建封不但没有对百姓表示怜悯之心,反而在国家遭遇灾难之时,在自己的领地置酒作乐,大开盛宴,大肆挥霍。韩愈对张建封的这种行径表示强烈的不满,于是写下了《龊龊》一诗。
参考资料:
韩愈著,王基伦注析.韩愈诗选.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6年.25-26
孙昌武.韩愈诗文选评.西安.三秦出版社.2004年第1版.8-9
刘春 主编;吴征,杨亚刚 编著.韩愈.北京.昆仑出版社.2008年第1版.41-42
这首诗前二句指出当世士不忧道而忧贫的怪现象,接下来两句通过“但见”与“不闻”的鲜明对比,深刻揭示了这种社会现象的荒谬与令人愤慨。随后,诗人以四句抒发自己高远的志向,鲜明地表达了自己并非那等碌碌无为、胸无大志的当世士,而是怀有一颗炽热的报国之心,渴望建立“大贤事业”。然而,眼前却是笙歌宴舞、庸碌无为的现实,让诗人心中涌起深深的郁闷和无奈。
在描绘“河堤决东郡,老弱随惊湍”的悲惨景象时,诗人以沉痛的笔触揭示了水患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令人痛心疾首。面对时光荏苒、天灾人祸的双重打击,诗人不禁仰天长问:“天意固有属,谁能诘其端?”这种对命运的质疑,更凸显了诗人内心的焦虑与无助。
随着情感的不断升华,诗人急欲自荐为谏官,欲“排云叫阊阖,披腹呈琅玕”,以尽忠报国。然而,残酷的现实却告诉他,无人真正理解、赏识、支持他的抱负。于是,诗人在结尾处以“致君岂无术?自进诚独难!”的感叹,既展现了自己倔强的个性,又流露出困窘独穷的无奈与悲哀。这一腔忠愤与抑郁之情,在诗人的笔下被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在写法上,此诗全用白描,有意追模阮籍、陈子昂等人的咏怀传统,抒发怀抱,感时伤世,写情叙事交错,语气坚毅而铿锵有力,内容十分密集,在短小篇幅里,通过“龊龊之士与大贤相对,清歌美酒与秋阴河决相对,愿为谏诤官与致君无术相对”的正反相映来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忧时报国之志与怀才不遇之情,由此反映出社会矛盾的侧面。
参考资料:
孙昌武.韩愈诗文选评.西安.三秦出版社.2004年第1版.8-9
吴振华著.韩愈诗歌艺术研究.芜湖.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93-194
阎琦.韩诗论稿.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版.8-9
《龊龊》一诗中,怜百姓之苦、抒报国之志、陈求荐之意三者以“河堤决东郡”为主要线索,先言俗士之志,次言“大贤”之事,末言自进之艰难,刻画出一个抱负远大而处境低微的有志之士的形象。全诗在写法上有意追模阮籍、陈子昂等人的咏怀传统,写情叙事交错,内容十分密集,语气坚毅,铿锵有力。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8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一说怀州修武(今河南修武)人 ,自称“郡望昌黎(今辽宁义县)” ,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中国唐朝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平“淮西之乱”。直言谏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迁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从祀孔庙。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冬十二月岁辛丑,我初从政见鲁叟。
我闻石鼓今见之,文字郁律蛟蛇走。
细观初以指画肚,欲读嗟如钳在口。
韩公好古生已迟,我今况又百年后!
强寻偏旁推点画,时得一二遗八九。
我车既攻马亦同,其鱼惟鲔贯之柳。
古器纵横犹识鼎,众星错落仅名斗。
模糊半已隐瘢胝,诘曲犹能辨跟肘。
娟娟缺月隐云雾,濯濯嘉禾秀稂莠。
漂流百战偶然存,独立千载谁与友?
上追轩颉相唯诺,下揖冰斯同鷇彀。
忆昔周宣歌鸿雁,当时籀史变蝌蚪。
厌乱人方思圣贤,中兴天为生耆耈。
东征徐虏阚虓虎,北伐犬戎随指嗾。
象胥杂沓贡狼鹿,方召联翩赐圭卣。
遂因鼓鼙思将帅,岂为考击烦蒙瞍。
何人作颂比崧高,万古斯文齐岣嵝。
勋劳至大不矜伐,文武未远犹忠厚。
欲寻年岁无甲乙,岂有文字谁记某。
自从周衰更七国,竟使秦人有九有。
埽除诗书诵法律,投弃俎豆陈鞭杻。
当年何人佐祖龙?上蔡公子牵黄狗。
登山刻石颂功烈,后者无继前无偶。
皆云皇帝巡四国,烹灭强暴救黔首。
六经既已委灰尘,此鼓亦当随击掊。
传闻九鼎沦泗上,欲使万夫沉水取。
暴君纵欲穷人力,神物义不污秦垢。
是时石鼓何处避?无乃天工令鬼守。
兴亡百变物自闲,富贵一朝名不朽。
细思物理坐叹息,人生安得如汝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