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听人谈起长安的政局真像在弈棋,百年的世事真叫人抑制不住伤悲。
王侯们的朱门甲第都换了新主,朝廷里的文臣武将已不同往时。
正北的关山金鼓震耳,征西的军队告急文书飞驰。
鱼龙都那么寂寞连秋江也凄冷,当年在长安的平静生活现在仍堪长思。
注释
闻道:听说。杜甫因离开京城日久,于朝廷政局的变化,不便直言,故云“闻道”。似弈棋:是说长安政局像下棋一样反复变化,局势不明。
百年:指代一生。此二句是杜甫感叹自身所经历的时局变化,像下棋一样反复无定,令人伤悲。
第宅:府第、住宅。新主:新的主人。
异昔时:指与旧日不同。此二句感慨今昔盛衰之种种变化,悲叹自己去京之后,朝官又换一拨。
北:正北,指与北边回纥之间的战事。金鼓振:指有战事,金鼓为军中以明号令之物。
征西:指与西边吐蕃之间的战事。
羽书:即羽檄,插着羽毛的军用紧急公文。驰:形容紧急。此二句谓西北吐蕃、回纥侵扰,边患不止,战乱频繁。
鱼龙:泛指水族。寂寞:指入秋之后,水族潜伏,不在波面活动。《水经注》:“鱼龙以秋冬为夜。”相传龙以秋为夜,秋分之后,潜于深渊。
故国:指长安。
平居:指平素之所居。末二句是说在夔州秋日思念旧日长安平居生活。
参考资料:
张忠纲 孙微 编选.杜甫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254-259
倪其心 吴鸥.杜甫诗选译.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163-173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323-326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240-252
《秋兴八首》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杜甫在夔州时所作的一组七言律诗,因秋而感发诗兴,故曰“秋兴”。杜甫自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弃官,至当时已历七载,战乱频仍,国无宁日,人无定所,当此秋风萧瑟之时,不免触景生情。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至广德元年(763)始告结束,而吐蕃、回纥乘虚而入,藩镇拥兵割据,战乱时起,唐王朝难以复兴了。此时,严武去世,杜甫在成都生活失去凭依,遂沿江东下,滞留夔州。诗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在非常寂寞抑郁的心境下创作了这组诗。这组诗出现在夔州时期并非偶然,甚至可以说这是诗人这一时期思想感情的升华和诗歌创作的提炼。此诗为组诗第四首。
参考资料: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
陈贻焮·杜甫评传(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秋兴八首·其四》是一首七言律诗。诗的首联以棋局比喻世事无常,透出对百年历史变迁的无限感慨;颔联描绘王侯府邸的易主与文武官员的更迭,进一步强化了世事沧桑的主题;颈联将笔触转向边疆战事,展现出国家动荡不安、战事频繁的局面;尾联引出对故国的深深思念,表达了对和平安定生活的向往。整首诗写诗人遥念长安,慨叹当年政治动乱、人事变化以及边境的不安,情感深沉而富有感染力。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