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太守颜真卿,长安天子不知名。
一朝渔阳动鼙鼓,大河以北无坚城。
公家兄弟奋戈起,一十七郡连夏盟。
贼闻失色分兵还,不敢长驱入咸京。
明皇父子将西狩,由是灵武起义兵。
唐家再造李郭力,若论牵制公威灵。
哀哉常山惨钩舌,心归朝廷气不慑。
崎岖坎坷不得志,出入四朝老忠节。
当年幸脱安禄山,白首竟陷李希烈。
希烈安能遽杀公,宰相卢杞欺日月。
乱臣贼子归何处,茫茫烟草中原土。
公死于今六百年,忠精赫赫雷行天。
这首诗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前十二句,诗人以史学家的直笔来抒写,唐代平定安史之乱,颜真卿兄弟所起的巨大作用是牵制了安禄山的兵力,使之不敢长驱西侵长安,然后郭李大军才得以发挥威力,平定叛乱。开头四句,写安禄山发动叛乱。当时承平日久,在“一朝渔阳动鼙鼓”的情势下,“大江以北无坚城”,叛军所过郡县,望风瓦解。前四句极写安禄山之反,情势严重。接着“公家兄弟奋戈起”四句,写出了平原、常山两郡起义兵的巨大影响。这四句和前四句形成对比,使当时紧张的局势为之一缓。接着写到唐玄宗父子由长安西奔,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以郭子仪、李光弼为主力的朔方兵东征,经历了为时八年的奋战,终于平定叛乱。作者总介说,唐朝重建之功,虽然是李、郭诸将血战沙场的结果,但牵制之力,则是由于平原、常山倡义所致。“唐家再造李郭力,若论牵制公威灵”两句,实为千古不移之论。
第二部分后八句,分写颜真卿兄弟先后秉忠殉难,威武不屈,正气凛然,千秋景仰。但仍以颜真卿的事迹为主。前四句写常山兵败,颜杲卿被俘,在洛阳就义之前,痛骂逆贼,惨遭钩舌的酷刑,忍受肢解而死。颜真卿在其兄一家三十余口被惨杀后,心向国家,并不因此感到震慑,经历长期的艰难辛苦,始终镇守河北一带。次四句写颜真卿的殉节,指出颜真卿当年历经艰难,幸而未遭安禄山之害,但在大局已定之时,却因宰相卢杞谗言,在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反叛之后,被派遣前往宣谕,在颜真卿以年近八十的高龄之时,虽痛斥叛逆李希烈,最后却被李希烈缢死。诗中表明李希烈的罪行,固然不容饶恕,而卢杞用心险恶,尤为令人发指。“希烈安能遽杀公,宰相卢杞欺日月”两句,既严正地揭示卢杞的奸险狠毒,也指出当时君主的昏庸,易于为谗佞的巧言所蒙蔽。
诗的第三部分是结尾四句,前两句对乱臣贼子的下场作了总结,安禄山、李希烈、卢杞之流,如今已和荒烟蔓草,同归湮没,遗臭万年,受到历史的无情鞭笞。而莽莽中原,依然如故。颜真卿的忠精壮节,却声名赫赫,如雷霆当空,威严凛厉,给后世留下了光辉的典范。“公死于今六百年,忠精赫赫雷当天”,既和上两句作鲜明的对比,又是全诗的结论。
这首诗对颜真卿兄弟崇高的节操、刚贞义烈的精神热烈赞颂,论断严正,层次井然,写得悲壮奋昂,可见写诗的目的,除了表彰历史人物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以外,更在于借这首诗激励自己,坚定诗人自己宁死不屈的信念。
参考资料:
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版.第1366页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神女殁幽境,汤池流大川。
阴阳结炎炭,造化开灵泉。
地底烁朱火,沙旁歊素烟。
沸珠跃明月,皎镜涵空天。
气浮兰芳满,色涨桃花然。
精览万殊入,潜行七泽连。
愈疾功莫尚,变盈道乃全。
濯缨掬清泚,晞发弄潺湲。
散下楚王国,分浇宋玉田。
可以奉巡幸,奈何隔穷偏。
独随朝宗水,赴海输微涓。
不见故人十年馀,不道故人无素书。
不逢颜色关塞远,岂意出守江城居。
外江三峡且相接,斗酒新诗终日疏。
谢脁每篇堪讽诵,冯唐已老听吹嘘。
泊船秋夜经春草,伏枕青枫限玉除。
眼前所寄选何物,赠子云安双鲤鱼。
远远的街灯好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好星。
天上的好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