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骨谁能斲,龙孙气力殊。遮藏千仞厚,迸坼一雷粗。
抵隙争分寸,乘时利走趋。风吹难解箨,雨溜易垂珠。
蔓草低相掩,垂藤误见拘。安排成列桷,撠掖象交芦。
角立牛羊抵,牙磨虎豹躯。题书斜架笔,饮羽倒抽砮。
踧踧高山仰,萧萧逐北徂。循墙正考父,弃甲锐司徒。
葭倚诚非伍,蓬生叹有扶。冠峰皆秀出,拔地独崎岖。
因势资奔峭,潜身避剔刳。折来犹负直,逊去或如愚。
月射云根远,泉回洞府迂。爬梳稚子拙,揠进野人劬。
讵有驱山铎,难求叱石符。圆仍慈母并,大与卫丘俱。
历落尤多矣,檀栾有是夫。变蛇终矫尾,为马定过都。
偃盖古松敌,当门香草输。高须名箘簬,短亦异王刍。
物理存贞正,人情积叹吁。上番来竹下,睨视极形模。
黄淳耀(1605~1645)明末进士、抗清英雄。初名金耀,字蕴生,一字松厓,号陶庵,又号水镜居士,汉族,南直隶苏州府嘉定(今属上海)人。曾组“直言社”,崇祯十六年成进士,归益研经籍。弘光元年,嘉定人抗清起义,与侯峒曾被推为首领。城破后,与弟黄渊耀自缢于馆舍。能诗文,有《陶庵集》。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桂布白似雪,吴绵软于云。
布重绵且软,为裘有余温。
朝拥坐至暮,夜覆眠达晨。
谁知严冬月,支体暖如春。
中夕忽有念,抚裘起逡巡。
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
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
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
秋日凄且厉,百卉具已腓。
爰以履霜节,登高饯将归。
寒气冒山泽,游云倏无依。
洲渚四缅邈,风水互乖违。
瞻夕欣良宴,离言聿云悲。
晨鸟暮来还,悬车敛馀辉。
逝止判殊路,旋驾怅迟迟。
目送回舟远,情随万化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