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乌日暗崩腾云,秦皇虎视苍生群。
烧书灭国无暇日,铸剑佩玦惟将军。
玉坛设醮思冲天,一世二世当万年。
烧丹未得不死药,拏舟海上寻神仙。
鲸鱼张鬣海波沸,耕人半作征人鬼。
雄豪气猛如焰烟,无人为决天河水。
谁最苦兮谁最苦,报人义士深相许。
渐离击筑荆卿歌,荆卿把酒燕丹语。
剑如霜兮胆如铁,出燕城兮望秦月。
天授秦封祚未移,衮龙衣点荆卿血。
朱旗卓地白虎死,汉皇知是真天子。
译文
周朝国运日渐衰微,仿佛乌云滚滚崩塌,秦皇像猛虎一样盯视着苍生黎民。
他忙于烧书灭国,没有一天是太平日子;好凶危之器,且刚愎自用。
在道坛上设下法事,祈福消灾,一心想要比天,期盼着秦朝能一代一代地传下去,直到万年。
追求炼制长生不老药,但始终未能成功,于是又乘船出海寻找神仙。
鲸鱼张开巨鳍,海波汹涌沸腾,农夫们一半变成了征战中的亡魂。
那些雄心勃勃、气势凶猛的人,如同烈焰一般,但无人能制灭暴政。
谁是最痛苦的人呢?那些报效恩义、忠诚于国家的义士们,彼此深深信赖。
高渐离击筑,荆轲高歌,他端着酒杯,与燕太子丹交谈。
他们的剑如同霜雪般锋利,胆识如铁般坚定,离开燕城时,他们望着秦国的月亮。
上天赋予秦国的封号和命运尚未转移,但荆轲的血已经染红了帝王的冕服。
红色的旗帜飘扬,象征着秦王朝已灭亡,汉朝的皇帝此时才是真正的天命之子。
注释
白虎:指秦王朝。王琦注:“昔人谓秦为虎狼之国,其地在中原之西,西为金方而色白,故以白虎为喻。”
火乌:指周王朝。《史记·周本纪》:“武王渡河,中流,白鱼跃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祭。即济,有火自上复于下,至于王屋,流为乌,其色赤。其声魄云。”
铸剑:喻秦始皇好凶危之器,不修文治。
佩玦:喻秦始皇刚愎自用,独断专行,无所迟疑。
玉坛:道坛。
设醮:祈福消灾。
烧丹:炼制不死之药。
拏舟:驾船。
寻神仙:始皇遣人于海中寻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
鬣:指鱼颔旁小鳍。
焰烟:指暴政。
天河水:能熄灭焰烟,指制灭暴政。
渐离:高渐离。
荆卿:荆轲。
燕丹:燕太子丹。
祚:国祚。
衮龙衣:帝王的冕服。
点:沾染。
朱旗:红旗,即汉旗。刘邦称“赤帝子”,其旗帜尚赤。语见《史记·高祖本纪》。
白虎死:秦国破灭。
李贺(约公元790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长吉体”诗歌的开创者,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因长期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而身体抱恙。元和十一年(816年),强撑病躯,回到昌谷故居,整理所存诗作,不久病卒,时年二十七岁(一说二十四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