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杨玉环和明皇的风流韵事已经像幻梦般逝去,但是当年在银烛光下太白歌颂海棠花的富贵词却与世长留。在东风吹拂下绽开,好像一树白玉和胭脂。一双双欢飞的燕子,曾经亲眼看到花开时的芳姿。
注释
海棠:指美女。典出《太真外传》:贵妃杨玉环醉酒未醒,唐玄宗李隆基命人搀扶来见.笑道:“岂是妃子醉?真海棠睡未足耳。”
梦断:梦尽。
富贵词:这里指歌颂海棠的诗词。苏轼《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我国素以牡丹、海棠为富贵之花,故称。
玉胭脂:指海棠花盛开时如同殷红色的玉石。
参考资料:
张文珍注析,元曲三百首,山东画报出版社,2013.05,第264页
唐玄宗与杨贵妃的风流韵事从唐代起就广为流传。对于他们的爱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文人墨客各抒己见,不一而足。留下的名句名篇也不胜枚举,最有名的当属白居易的《长恨歌》。所谓“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白居易《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缠绵悱恻感动了后世的无数读者。李商隐的《马嵬》则从另一个角度讽刺了唐明皇“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作为一国之君却保护不了心爱的女人,还不如个洛阳女儿生活得幸福美满。此曲也涉及这个题材,而其创作时间未详。
参考资料:
陈鹏 闫丽红·元曲三百首鉴赏辞典·武汉:崇文书局,2020
徐再思的这首散曲既是写海棠花,也是写杨贵妃,虚中有实,实中见虚,虚实相间妙趣横生。首句“玉环梦断风流事”概括了马嵬之变的整个过程,又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作者对李杨爱情的破灭是伤感的,无奈的。第二句“银烛歌成富贵词”引起对往事的追忆。在兴庆池东面的沉香亭畔,在银烛的辉映之下,春风习习,月色撩人,杨贵妃与名花牡丹相得益彰,美不胜收。最著名的乐师李龟年弹奏着诗仙李白挥笔写下的《清平调》三首。名花美人,最有才气的诗人,最著名的乐师,四美集合在一起,这是一幅多么令人陶醉的场景啊!但是幸福往往那么短暂,“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一场马嵬之变将这一切都打碎了,杨贵妃香消玉殒,留下唐玄宗形单影只,终日凄惶“东风一树玉胭脂”则由对事的叙述转入对景的描绘。如今又是一个春天,一夜春风海棠花竟相开放,此处疑是化用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作者以“玉胭脂”作比,更突出海棠花的温润质感。结句“双燕子,曾见正开时”,又转入叙事和抒情。“双燕子”既实指今年的燕子曾见过当初的花开,又虚指海棠花曾见证过李杨的爱情。如今,物是人非,花在人亡,让人怎不伤感?在这一树的繁花面前,似乎还能听到他们许下的誓言:“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如今,一切都化为乌有。结尾韵味无穷,引人深思,言有穷而情不可终。这首散曲前两句对仗工整,后面三句为散句,对句和散句相结合,抒情、叙事、写景相结合,景中含情,事中抒情,情景交融。语言华美流利,富有色彩感和抒情性。
参考资料:
陈鹏 闫丽红·元曲三百首鉴赏辞典·武汉:崇文书局,2020
此曲前两句对仗工整,后面三句为散句,对句和散句相结合,抒情、叙事、写景相结合,景中含情,事中抒情,情景交融。全曲语言华美流利,富有色彩感和抒情性,曲中描写海棠艳丽姿容,但直接咏唱海棠的只有“东风一树玉胭脂”一句,余则是相关的历史故事与文学作品,还有把燕子拟人化从而对海棠盛开的见证,可谓蕴蓄丰富。
徐再思(1320年前后在世),元代散曲作家。字德可,曾任嘉兴路吏。因喜食甘饴,故号甜斋。浙江嘉兴人。生卒年不详,与贯云石为同时代人,今存所作散曲小令约100首。作品与当时自号酸斋的贯云石齐名,称为“酸甜乐府”。后人任讷又将二人散曲合为一编,世称《酸甜乐府》,收有他的小令103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