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卷国学 古诗文
字典 成语 词典 古诗文 组词 拼音 近义词 反义词
搜索记录 清空

支持汉字、拼音、编码、部首、分拆查字,帮助。

  1. 首页
  2. 名句
  3. 钱起

钱起名句

类型:
友情 人生 儿童 写人 中秋节 感恩 警世通言 春天 写山 七夕节 思念 冬天 秋天 励志 夏天 春节更多
作者:
李白 司马迁 苏轼 杜甫 班固 左丘明 柳宗元 白居易 欧阳修 韩愈 辛弃疾 柳永 吴文英 屈原 陶渊明更多
朝代: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形式:
诗文 古籍 谚语 对联
  • 夜来诗酒兴,月满谢公楼。

    《裴迪书斋望月》

  • 溪上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暮春归故山草堂》

  • 万里飞沙咽鼓鼙,三军杀气凝旌旆。

    《卢龙塞行送韦掌记》

  • 影闭重门静,寒生独树秋。

    《裴迪书斋望月》

  • 谪去宁留恨,思归岂待年。

    《送薛八谪居》

  • 荷香度高枕,山色满南邻。

    《县中池竹言怀》

  • 自爱赏心处,丛篁流水滨。

    《县中池竹言怀》

  •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出自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

  • 更怜垂纶叟,静若沙上鹭。

    《蓝田溪与渔者宿》

  •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出自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 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出自钱起《与赵莒茶宴》

  •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出自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 却愁丹凤诏,来访漆园人。

    《县中池竹言怀》

  • 遥知禅诵外,健笔赋闲居。

    《送外甥怀素上人归乡侍奉》

  • 卑栖且得地,荣耀不关身。

    《县中池竹言怀》

  • 雨雪纷纷黑山外,行人共指卢龙塞。

    《卢龙塞行送韦掌记》

  • 远鹤无前侣,孤云寄太虚。

    《送外甥怀素上人归乡侍奉》

  •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出自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 柴门兼竹静,山月与僧来。

    《山斋独坐,喜玄上人夕至(一作见访)》

  •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出自钱起《送僧归日本》

  • 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

    《送外甥怀素上人归乡侍奉》

  •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出自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 故池残雪满,寒柳霁烟疏。

    《送外甥怀素上人归乡侍奉》

  • 东水将孤客,南行路几千。

    《送薛八谪居》

  • 喻士逢明主,才猷得所施。

    《巨鱼纵大壑》

  • 傥寄相思字,愁人定解颜。

    出自钱起《送夏侯审校书东归》

  • 破镜催归客,残阳见旧山。

    《送夏侯审校书东归》

  • 衔杯且一醉,别泪莫潸然。

    《送薛八谪居》

  • 龙摅回地轴,鲲化想天池。

    《巨鱼纵大壑》

  • 家僮扫萝径,昨与故人期。

    出自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 1
  • 2
  • 3
名句
  • 旦早视之,果如其言。
  • 莫凭小栏干,夜深花正寒。
  • 国虽靡止,或圣或否。
  • 群下咸无答者。
  • 渺渺洞庭波,木叶下,楚天何处。
  • 不可谓两明,此为两过。
  • 阴成外江畔,老向惠陵东。
  • 道苟直,虽死不可回也;如回之,莫若亟去其位。
  • 亦各言其志也。
  • 怨禄运之不遭,虽义结而绝离。
  • 寺僧方散午斋,余为启扉。
  • 颜、曾之养,其为乐也大矣,又何阙焉?
  • 余笑而不应。
  • 于是遂就书。
  • 如今何处,倚月明楼。
  • 正是梦回时,拥衾无限思。
  • 申胥谏曰:不可许也。
  • 势之所集,从之如归市;势之所去,弃之如脱遗。
  • 人生图嗣息,尔死我念追。
  • 幸兄贤,斋葬之谋,勿与校计。
诗文
  • 登高 唐代 杜甫
  • 归嵩山作 唐代 王维
  • 观猎 唐代 王维
  •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宋代 陆游
  • 送崔子还京 唐代 岑参
  • 风雨 唐代 李商隐
  • 凉思 唐代 李商隐
  • 息夫人 唐代 王维
  • 望岳 唐代 杜甫
  • 示儿 宋代 陆游
  • 晚次鄂州 唐代 卢纶
  • 池州翠微亭 宋代 岳飞
  • 过李处士山居 唐代 姚合
  • 春夜喜雨 唐代 杜甫
  • 早春野望 唐代 王勃
  •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代 刘长卿
  • 赠刘景文 宋代 苏轼
  • 登洛阳故城 唐代 许浑
  • 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唐代 岑参
  • 侠客行 唐代 李白
© 2025 万卷国学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