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枕香鬟侧。骤夜声、偏称画屏秋色。风碎串珠,润侵歌板,愁压眉窄。动罗箑清商,寸心低诉叙怨抑。映梦窗,零乱碧。待涨绿春深,落花香泛,料有断红流处,暗题相忆。
欢酌。檐花细滴。送故人、粉黛重饰。漏侵琼瑟。丁东敲断,弄晴月白。怕一曲、霓裳未终,催去骖凤翼。叹谢客、犹未识。漫瘦却东阳,灯前无梦到得。路隔重云雁北。
译文
美人侧卧,带着幽香的发髻懒散地堆在枕上。夜晚,骤然一阵雨声,与画屏秋景相得益彰。风声紧,雨声碎,如串串珍珠落玉盘,雨声浸润于歌声,凄美的旋律引愁眉紧锁人悲伤。罗扇缓缓舞动,轻声慢唱,叙述着内心的怨艾彷徨。韵律令人倾倒,方寸乱,使人充满期望。待暮春绿深,落花香溢,想在红花飘落断流处,默默题咏相羡词章。
相对饮酒清秋夜,檐内灯光,檐外细雨扬扬。别故人,重饰粉黛,钟漏与琵琶形成交响。雨声漏声音乐声叮咚,迎来雨过天晴风清月白好时光。只担心,《霓裳》一曲尚未了,云骖凤翼催人去,可惜呀,谢灵运一样诗家,尚在懵懂迷茫。我身处雁北,路阻重云,梦里无缘到灯前,不至于为伊憔悴像东阳。
注释
秋思:词牌名,一名“秋思耗”。双调,一百二十二字,上片十二句六仄韵,下片十二句九仄韵。
荷塘:即毛荷塘,作者词友。《梦窗词集》中另有《醉桃源·荷塘小隐赋烛影》《大酺·荷塘小隐》《江神子·十日荷塘小隐赏桂呈朔翁》《烛影摇红·毛荷塘生日留京不归赋以寄意》《高阳台·寿毛荷塘》《三姝媚·姜石帚馆水磨方氏会饮总宜堂即事寄毛荷塘》等六首词,可知两人交情不浅。
酌:一本作“夕”。
怕:一本作“悄”。
此为酬赠词。发端“堆枕香鬟侧”想像名姝的听雨阁。既然是名姝的小阁,就从名姝的形象着墨,写其卧于枕畔,香鬟侧堆的神态。“骤夜声”一韵,扣住“听雨”而写。“画屏”写小阁内景,“秋色”写小阁外景。“骤夜声”写夜雨突然降临,“偏称” 二字,言小阁内最适宜听雨,此韵初步完成“听雨小阁”的叙写。“风碎串珠” 二韵,杨铁夫云:“从雨绾合彼姝。”(《梦窗词选笺释》)既想像小阁内听风声雨声,雨如串串珍珠叮冬作响,又想像在听雨阁中,那名姝歌声悠扬,如大珠小珠落玉盘;那秋风吹拂着罗扇,那雨声润湿着歌声;歌中蕴含着凄清的旋律,如泣如诉,柔肠寸断,令人怨抑难平,使人双眉紧锁。此是以想像的笔法,正面描写听雨阁中姝女的歌声。“映梦窗,零乱碧”又以想像的手法,从侧面烘染名姝的听雨阁,言那淅沥的雨声,名姝凄婉的韵律,令梦窗倾倒。“碧”以色彩之幽然形容内心的感受。“待涨绿春深”一韵,化用红叶题诗的故事,想今后借此词能通款曲。一个“待”字,表示了时空的过渡。一个“料”字表推测之意,言将来春暮绿深,落花香溢之时,也许有机会能至听雨阁,遇见名姝抒一衷曲。
下片,“欢酬”以下,想像毛荷塘与名姝的交往有欢聚有别离。“欢酌”一韵,写荷塘与名姝两人欢聚饮酒。“檐花细滴”化用杜甫《醉时歌》“清夜沉沉动春酌,灯前细雨檐花落”,写其欢聚在沉沉清夜之时,在檐内灯前之地,在细雨淅沥之刻。“送故人”明点为毛荷塘送行。“粉黛重饰”写饯行时名姝重施脂粉,精心打扮,而且依然在夜雨淅沥之时,此时钟漏滴答,琼瑟之声不绝于耳,那凄婉的乐声与淅沥的雨声交融,响彻云霄,一直到“月白”之时。“丁冬敲断”既写雨声,又写乐声。“敲断” 二字,很有表现力,写雨声、乐声的交融敲击,使雨过天晴风清月白。这想像之语均不漏“雨”字,而且以乐声绾合着人事。紧接着一个转笔,写到“怕一曲、霓裳未终”一韵,这样美妙的一首霓裳曲,怕尚未奏完,人就要远行了。这笔端带出多少惆怅。“催云骖凤翼” 以“云”修饰马,极写骏马如飞,以“凤翼”的形象再次形容出行之速,一个“催”字,置于“云骖凤翼”前,似言人之出行是“骖凤”所使,人是不得已而为之,如此加浓了人的留恋之情。“叹谢客、犹未识”一韵,杨铁夫云:“六字正通篇主脑。”(《梦窗词选笺释》)言毛氏现正为当年寄居在外的“谢客”一般,怕“霓裳未终”也必须出行了,其身为匆匆之过客这一点恐怕尚未认识罢。“漫瘦却东阳”一韵,转笔写到词人自己,说自己未到听雨阁,未见名姝,因此不会为其相思,更不会为其消瘦,即使路隔重云,远如雁北,自然做梦也不会梦到。“灯前”与“路隔”二句是倒装句。
此词构思巧妙,将未到之处,未见之景,未遇之人,以想像之法编织在一起,不仅设想见了阁内阁外之景,设想了人物的形态、活动,(聚会弹琴唱歌,分别时奏曲饯行)而且将“听雨”二字一直贯穿始终,布局奇妙,脉络井井。
参考资料:
赵慧文,徐育民·《吴文英词新释辑评 上》:中国书店,2007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年代已不详。吴文英不仅是词人,也是江湖游士,其交游面十分广泛,有词作酬赠的不下六十余人。其中大致可分两类:一是与梦窗身份悬殊的朝廷显贵,如吴潜、贾似道、嗣荣王赵与芮、史宅之等;另一类是与其身份相近的“文期酒会”之交,如尹焕、周密、沈义父、姜石帚等。梦窗词集中有寿词共十七首,其中有酬毛荷塘者七首,这首便是其中之一。其时毛荷塘为括苍听雨阁的名姝求索梦窗小词,梦窗未见其阁其人,以想像笔墨而作之。
参考资料:
钱鸿瑛·《梦窗词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词的上片状写“听雨小阁”的特色,重在刻画“括苍名姝”的心理活动过程;下片描述词人想象中的荷塘与名姝的生别离,并点明全词实是词人应荷塘之求而写的从未到过的听雨小阁。这首词虽没有用事,但辞藻华丽、雕绘满眼,以想象之法编织在一起,不仅设想见阁内阁外之景,设想了人物的形态、活动,而且将“听雨”二字一直贯穿始终;但装饰性的字句多,给人以堆砌甚至晦涩的感觉。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