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一黄犬,短小身躯皮骨软。心魂在眼不住转,疑云吠浪声尤远。
掌船老妪抚摩久,朝昏饮食同无有。船头吹风妪意怒,黄犬低头愁日暮。
船尾吹风妪意喜,黄犬船头跃船尾。将军独马大塞行,未必可以同生死。
依沙泊船上牵枝,黄犬亦上打狐狸。岸曲潆洄水间之,黄犬独立心迟迟。
不唯黄犬独立心迟迟,妪手捉舵心亦驰。挥手令之上高坡,黄犬翻身无一时。
水深苔滑复急流,黄犬横截如轻鸥。振身洒雨立船头,妪也微笑心悠悠。
当时李斯错牵犬,犬亦错与李斯游。东门路惯死公侯,狡兽铁爪复何仇,愿与老妪长相守。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在昔闻南亩,当年竟未践。
屡空既有人,春兴岂自免。
夙晨装吾驾,启涂情己缅。
鸟哢欢新节,泠风送馀善。
寒竹被荒蹊,地为罕人远;
是以植杖翁,悠然不复返。
即理愧通识,所保讵乃浅。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