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日歌(弘治丙辰,七十岁作)

日既去,日复来。
来如赴,去如颓。
来是谁约?去是谁推?一来一去,彼此自禅续。
无与我事,何故使我心惊猜?似乎少年有根是汝拔,老丑
无种是汝栽。
百年所算三万六千日,自我而数指作枚。
我今行年已七十,历日二万五千枚。
所该百而去七大大半,又复使我心惊呆。
虽欲不惊呆,猛见霜丝雪缕垂两腮。
何况人生不满百,疾乌捷兔又如此而相催。
我思天地灵长之气十二万九千六百年,然后运穷劫尽荡而
为灰。
吾人亦谓参三才,胡乃其气短索不得相追陪。
准天地而言,人眇尘海之一埃。
慨岁月之玩人,同今古而一雷。
我无长绳系日住,亦无长戈挥日回。
亦不知学仙能久视,亦不知托佛能轮回。
而今而后,去之日付一杯,来之日付一杯,不忧罄其瓶,
耻其罍。
春暖秋凉,山边水隈,访黄菊,寻白梅。
秋月自与吾虑净,春云自与吾怀开。
昼游之地吾蓬莱,夕息之处吾夜台。
以殇视我吾老大,以彭视我吾婴孩。
信寿夭,吾何以外。
请享此见在,不乐胡为哉!

沈周

沈周(1427~1509)明代杰1书画家。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居竹居主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猜你喜欢

梁元帝谓:王仲宣昔在荆州,著书数十篇。荆州坏,尽焚其书,今在者一篇,知名之士咸重之,见虎一毛,不知其斑。后西魏破江陵,帝亦尽焚其书,曰:文武之道,尽今夜矣。何荆州坏焚书二语,先后一辙也。诗以慨之。

牙签万轴裹红绡,王粲书同付火烧。
不于祖龙留面目,遗篇那得到今朝。

田家复近臣,行乐不违亲。
霁日园林好,清明烟火新。
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
池照窗阴晚,杯香药味春。
檐前花覆地,竹外鸟窥人。
何必桃源里,深居作隐沦。

我来秋浦正逢秋,梦里重来似旧游。
风月不供诗酒债,江山长管古今愁。
谪仙狂饮颠吟寺,小杜倡情冶思楼。
问着州民浑不识,齐山依旧俯寒流。

大用外腓,真体内充。
反虚入浑,积健为雄。
具备万物,横绝太空。
荒荒油云,寥寥长风。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持之匪强,来之无穷。

已被月知处,斩新风到来。
无人伴幽境,多取木兰栽。

远接商周祚最长,北盟齐晋势争强。
章华歌舞终萧瑟,云梦风烟旧莽苍。
草合故宫惟雁起,盗穿荒冢有狐藏。
离骚未尽灵均恨,志士千秋泪满裳。

荆州十月早梅春,徂岁真同下阪轮。
天地何心穷壮士,江湖从古著羁臣。
淋漓痛饮长亭暮,慷慨悲歌白发新。
欲吊章华无处问,废城霜露湿荆榛。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自通州至扬子江口,两潮可到。为避口沙,及许浦,顾诸从行者,故绕去,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绿桑高下映平川,赛罢田神笑语喧。
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老我成惰农,永日付竹床。
衰发短不栉,爱此一雨凉。
庭木集奇声,架藤发幽香。
莺衣湿不去,劝我持一觞。
即今幸无事,际海皆农桑。
野老固不穷,击壤歌虞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