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宜何处看,试问白云官。
暗入蝉鸣白,微侵蝶绕兰。
向风凉稍动,近日暑犹残。
九陌浮埃减,千峰爽气攒。
换衣防竹暮,沈果讶泉寒。
宫响传花杵,天清出露盘。
高禽当侧弁,游鲔对凭栏。
一奏招商曲,空令继唱难。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秋季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界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秋天美好场景的欣赏和内心的情感体验。
“秋宜何处看,试问白云官。”开篇即提出问题,仿佛在询问秋天的佳境在哪里,并将这种探寻比作向神灵询问,显得既神秘又庄重。这里的“白云官”或许是诗人心目中的一处仙境,也可能只是一个虚构的存在,用以衬托秋日的遥远和难以触及。
接着,“暗入蝉鸣树,微侵蝶绕兰。”诗人用“暗入”、“微侵”两个动词,描绘出一种自然而不经意的景象。秋风轻拂,树叶间传来蝉鸣之声,而细微的凉意也悄然袭过花开的兰草,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生机勃勃的氛围。
“向风凉稍动,近日暑犹残。”秋风初起,但夏日余热尚存,这里传达了季节交替时那份微妙的情感。诗人捕捉到了自然界在秋天到来之际所展现的柔和而又不失力量的一面。
“九陌浮埃减,千峰爽气攒。”这里,“九陌”、“千峰”则用以形容大自然的广博与深远,而“浮埃减”、“爽气攒”则描绘出秋天清新的空气和景色。诗人通过这样的笔触,使读者仿佛也能感受到那份清新而又不失沉稳的山野之美。
“换衣防竹暮,沈果讶泉寒。”这两句用了“换衣”、“防竹”、“沈果”等词语,勾勒出秋天晚间的景象。诗人在这里强调了秋夜的凉意,以及对季节变迁的细腻感受。 接下来的“宫响传花杵,天清出露盘”,则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的仙境之美。“宫响”、“花杵”、“天清”这些词汇,让人联想到一个宁静、洁净而又神秘的地方。诗人的笔触在这里达到了一个高峰,既美化了自然,又传达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情怀。
“高禽当侧弁,游鲔对凭栏。”这一句则用鸟语花香来映衬秋天的宁静与和谐。诗人通过描写高飞的鸟儿和悠然自得的鱼群,以及那凭栏远眺的意境,展现了自然界在秋天的另一番面貌。
最后,“一奏招商曲,空令继唱难。”则是一种文化的回响和情感的流露。在这里,诗人似乎是在表达一种对往昔时光的怀念,或是对某段历史的回顾。通过音乐这一元素,诗人传递出了一种无法复返的情愫。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意境,成功地将秋天的美好与诗人的情感世界融为一体,构建了一个既美丽又充满哲思的诗歌空间。
司空曙(720年-790年),字文初(《唐才子传》作文明,此从《新唐书》),广平府(今河北省永年县。唐时广平府辖区为现在的广平县和永年县等。依《永年县志》记载,司空曙为今天的永年县)人,唐朝诗人,约唐代宗大历初前后在世。司空曙为人磊落有奇才,与李约为至交。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同时期作家有卢纶,钱起,韩翃等。他的诗多幽凄情调,间写乱后的心情。诗中常有好句,如后世传诵的“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像是不很着力,却是常人心中所有。
黄华水帘天下绝,我初闻之雪溪翁。
我霞翠壁高欢宫,银河下濯青芙蓉。
昨朝一游亦偶尔,更觉摹写难为功。
是时气节已三月,山木赤立无春容。
湍声汹汹转绝壑,雪气凛凛随阴风。
悬流千丈忽当眼,芥蒂一洗平生胸。
雷公怒激散飞雹,日脚倒射垂长虹。
骊珠百斛供一泻,海藏翻倒愁龙公。
轻明圆转不相碍,变见融结谁为雄?
归来心魄为动荡,晓梦月落春山空。
手中仙人九节杖,每恨胜景不得穷。
携壶重来岩下宿,道人已约山樱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