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八月,结队南飞的鸿雁在空中不断写着“人”字和“一”字,我独自登上岳阳楼俯视晴朗天气下的洞庭湖。
汹涌澎湃的波涛声像天帝演奏的钧天广乐,苍翠的山色在阳光中如玉皇香案的烟雾,隐约空濛。
一艘艘大商船,云帆相接,乘风破浪;几朵白云追逐着夕阳在黄昏中消失,引起我的吟咏。
我深深感到东南再没有像这般美丽的形胜,使我身心舒展,飘飘然如神仙行空。
注释
岳阳楼:在今湖南岳阳市西城上,临洞庭湖东岸。建于唐玄宗开元年间,为观赏洞庭景色的胜地。
书空:雁结队飞行,有时排成“人”字,有时排成“一”字,所以说雁在空中写字。
川:河流。
轩帝:华夏始祖黄帝轩辕氏。
钧天乐:钧天广乐的简称。是神话中天帝的音乐。比喻惊涛的天籁响声。
玉皇:道教称天帝曰玉皇大帝,简称玉帝、玉皇。
香案:置香炉的几案。
大舶:指大商船。
吟:吟诵,即赋诗。
这首诗写于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秋,作者从靖康元年(1126年)春避难南奔,至此已经流浪三年。此前在徽宗宣和六年(1124年)曾谪监陈留酒税的刘仙伦是一位布衣诗人,作者虽也有报国之心,但因对南宋政局不满,只好寄情山水。这首词便是诗人借助岳阳楼从而抒发了自己一种热爱祖国山河的逸致豪情的一首诗。
参考资料:
王月馥,周更文主编·《古典诗词曲阅读与鉴赏》·海拉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1.12
首联上句点明时间,下句点明地点。八月,在江南金风送爽,正是宜人的时节,而在北地,草木已衰,凉意已浓,不耐寒的鸿雁,已开始结队南飞。在洞庭湖辽阔的天空里,可以看到它们排成整齐的队形,或成“一”字,或成“人”字,联翩而过。这里把人的书空用来作雁的书空,很有新意,而又浑然不见用典之痕,正所谓“用事而不为事使”,显出了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力。目送飞鸿,虽只是诗的开端,却已经给人以宏阔之感。下句从“仰”转到“俯”,进入本题,“晴川”二字则为下边的抒写作了安排。
颔联上句写耳闻,下句写目见。八月在岳阳楼上不止可以看到洪波涌起的壮丽景色,且可以听到惊涛拍岸所发出的清泠而有节奏的巨大响声。这种声响开人心胸,荡人魂魄,使得诗人不觉神驰千载之上,想起了轩帝的钧天乐。下句里的“山色”,就近处说,可能是指湖中的君山,实际上湖中的山,除了君山,还有团山,西边濒湖有牖山,东北濒湖有赤山。在晴霭里,不管是远山近山,只是若隐若现,似有似无,难得看到它们的真容,诗人想落天外,用“玉皇香案烟”作为比喻,写出它们的迷蒙之状,可谓工妙,这一联就耳之所闻、目之所见着笔,构思新奇,而出语天然,极飘逸之致。
颈联上句再写湖上所见。洞庭湖是湘北水上交通要区,四通八达,无远不届,当舶舻相接,帆影交横,乘风破浪,低昂前进时,自足以点缀湖上风光。当它们舶舻相接,帆影交横,乘风破浪,低昂前进时,自足以点缀湖上风光。诗人俯视晴川,所听到的是水声,看到的是山色、大舶,最后由“俯”转到“仰”,注视着天空,和第一句相应。这时晴空里出现一朵孤云,衔着落日,沉向吟边,它表明时间已迫近黄昏,这又是一幅苍茫壮阔的画面。这句里的“衔”字用得生动形象,似孤云有意迫日西下,“吟边”二字用得更为新俏,耐人寻味。
尾联既表示对岳阳楼形胜的赞赏,也表明了作者在这里所得到的精神享受。
通观全诗,作者通过对八月书空的雁行、晴川之上玉皇香案般的山色、驾风来自岛外的大船、如轩帝钧天乐似的悦耳涛声、“落吟边”的孤云衔日。这些气势恢宏、壮阔秀美的景物的描写,构成了无与伦比的胜景。此外,这首诗在化用古人的名句和典故上,都能依表达内容的需要不囿于古人,做到贴切、自然与自己的语言浑然一体。
参考资料:
缪钺著·《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06
王月馥,周更文主编·《古典诗词曲阅读与鉴赏》·海拉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1.12
《题岳阳楼》是一首七言律诗。诗的前两联直抒胸臆写诗人在岳阳楼的耳闻目见;后两联承上启下先写湖上见到的美景,再写自己的情感体验。这首诗中,诗人在表达对岳阳楼赞赏的同时也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逸致豪情,全篇构思新奇,而出语天然,极飘逸之致。
乘辇夜行游,逍遥步西园。
双渠相溉灌,嘉木绕通川。
卑枝拂羽盖,修条摩苍天。
惊风扶轮毂,飞鸟翔我前。
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
上天垂光采,五色一何鲜。
寿命非松乔,谁能得神仙。
遨游快心意,保己终百年。
观兵临江水,水流何汤汤。
戈矛成山林,玄甲耀日光。
猛将怀暴怒,胆气正纵横。
谁云江水广,一苇可以航。
不战屈敌虏,戢兵称贤良。
古公宅岐邑,实始翦殷商。
孟献营虎牢,郑人惧稽颡。
充国务耕殖,先零自破亡。
兴农淮泗间,筑室都徐方。
量宜运权略,六军咸悦康。
岂如东山诗,悠悠多忧伤。
我向桃花下,立饮一杯酒。
杯酒先濡须,花香随入口。
花为酒家媪,春作诗翁友。
此时酒量开,酒量添一斗。
君看陌上春,令人笑拍手。
半青篱畔草,半绿畦中韭。
闲乌下牛背,奔豕穿狗窦。
潜身猫相雀,引喙禽呼偶。
包麻邻乞火,穿桑儿饷糗。
物类虽各殊,所乐亦同有。
谁知花下情,犹能忆杨柳。
中心卒无累,外物任相揉。
余方寓之乐,自号闲人叟。
酌君以蒲城桑落之酒,泛君以湘累之菊之英。
赠君以黟川点漆之墨,送君以阳关堕泪之声。
酒浇胸次之磊块,菊制短世之颓龄。
墨以传万古文章之印,歌以写一家兄弟之情。
江山千里俱头白,骨肉十年终眼青。
连床夜语鸡戒晓,书囊无底谈未了。
有功翰墨乃如此,何恨远别音书少。
炒沙作縻终不饱,镂冰文章费工巧。
要须心地收汗马,孔孟行世日杲杲。
有弟有弟力持家,妇能养姑供珍鲑。
儿大诗书女丝麻,公但读书煮春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