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生故乡来,相见出诗卷。自言搆新出,思本揭堂扁。
所哀怙恃恩,造物苦多舛。存亡既莫及,罔极情难展。
徒怀风木悲,对客泪常泫。愿言求名笔,幽光庶扬阐。
时时一披览,或俾哀悰遣。嗟余久淹泊,名卑材复谫。
拒生固辞谢,再四终难免。嗟哉吴生贤,所志匪浮浅。
能存孝悌心,悖理固应鲜。惟恐人弗思,能思即为善。
况复思务本,本厚支自衍。慎勿事虚文,浮华肆誇演。
慎勿无益思,戚戚徒悲愐。所贵在立身,名扬身益显。
殷勤为生言,进善当自勉。
王绂, 明初大画家,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画竹兼收北宋以来各名家之长,具有挥洒自如、纵横飘逸、清翠挺劲的独特风格,人称他的墨竹是“明朝第一”。永乐元年(1403年)开始参与编纂《永乐大典》。永乐十年拜中书舍人,派往北京,从事迁都的筹备工作。永乐十一年、十二年,两次随明成祖朱棣北巡,期间创作著名的《燕京八景图》。他绘画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其山水画兼有王蒙郁苍的风格和倪瓒旷远的意境,对吴门画派的山水画有一定影响。但他不肯轻作山水画,故后人有“舍人风度冠时流,笔底江山不易求”的诗句。
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惠于宗公,神罔时怨,神罔时恫。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雍雍在宫,肃肃在庙。不显亦临,无射亦保。
肆戎疾不殄,烈假不瑕。不闻亦式,不谏亦入。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古之人无斁,誉髦斯士。
七十而致仕,礼法有明文。
何乃贪荣者,斯言如不闻?
可怜八九十,齿坠双眸昏。
朝露贪名利,夕阳忧子孙。
挂冠顾翠緌,悬车惜朱轮。
金章腰不胜,伛偻入君门。
谁不爱富贵?谁不恋君恩?
年高须告老,名遂合退身。
少时共嗤诮,晚岁多因循。
贤哉汉二疏,彼独是何人?
寂寞东门路,无人继去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