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在时百花开,画船载乐洲边来。
吴王去后百花落,歌吹无闻洲寂寞。
花开花落年年春,前后看花应几人。
但见枝枝映流水,不知片片堕行尘。
年来风雨荒台畔,日暮黄鹂肠欲断。
岂唯世少看花人,纵来此地无花看。
这首诗以吴王夫差昔日繁华的宫苑为背景,巧妙地借景生情,以花为媒,抒发内心的感慨。诗中,吴宫的旧日盛景与今日花园的凋零形成鲜明对比,寓含了对世事沧桑的深切哀思。
首联“吴王在时百花开,画船载乐洲边来”,生动再现了吴王夫差治下国家昌盛、百花争艳、画船笙歌、欢乐祥和的盛况。这里,百花不仅仅是自然之美,更是对吴王年轻有为、政治清明的隐喻。
颔联“吴王去后百花落,歌吹无闻洲寂寞”,则描绘了吴王逝去后,花园的寂寥与衰败。花朵凋零,歌声不再,洲上寂静无声,象征着国家的衰败与混乱。此处的“花落”不仅指自然界中的凋零,更是对吴王逝去后,国家失去领袖、政治混乱的隐喻。
颈联“花开花落年年春,前后看花应几人”,诗人以花开花落象征时光流转,感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同时,也透露出看花人逐渐减少,反映出社会变迁、人心不古的悲凉。
尾联“但见枝枝映流水,不知片片堕行尘”,进一步深化了花园的荒凉景象,花儿凋零后,只剩下枝条倒映在流水中,而花瓣已散落尘土。诗人借此抒发了对世事变迁、物是人非的无奈与感慨。
全诗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情感深沉而真挚。通过吴宫旧貌与花园今昔的对比,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更寄托了对逝者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整首诗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高启(1336-1374),汉族,元1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1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明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明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力辞不受。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郡治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著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