朅来豪游子,势利祸之门。
如何兰膏祸,感激自生冤。
众趋明所避,时弃道犹存。
云渊既已失,罗网与谁论。
箕山有高节,湘水有清源。
唯应白鸥鸟,可为洗心言。
译文
那些外出豪游的人啊,追求势利开启祸患之门。
何必叹息兰膏因材而尽,感动激发自己造成怨愤。
众人所趋指明躲避所在,被时世抛弃而道义尚存。
既然失去了白云和深渊,投入罗网跟谁说理评论?
箕山之下有许由的高节,湘水之中有屈原的清贞。
只应当交游海上的白鸥鸟,可对它们倾吐,荡涤心中杂念。
注释
朅:离去,去。
兰膏:古代用泽兰子炼制的油脂。可以点灯, 一种润发香油。
云渊:指鸟可高飞入云,鱼可潜藏入渊。
为:一作“与”。
洗心:指荡涤心中杂念。
参考资料: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11-21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3-25
王 岚.陈子昂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4:1-59
传统说法认为这组诗是陈子昂年轻时期的作品,而近现代学者多认为它们不是一时一地之作,整个作品贯穿于诗人的一生,而作于后期的较多。各篇所咏之事各异,创作时间各不相同,应当是诗人在不断探索中有所体会遂加以纪录,积累而成的系列作品。本首诗是组诗中的第三十一首。
参考资料:
王 岚.陈子昂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4:1-59
宇文所安.初唐诗.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148-180
此诗开篇即警示世人勿陷名利之囹圄,才情会因世俗而消耗,是自寻烦恼;接着强调在世俗洪流中保持独立与道义的重要性,否则将失去自由与纯真,陷入困境;最后以“许由高节,屈原清贞”为典范,倡导效仿先贤,与海鸥为伴,倾吐心声,荡涤杂念。全诗富含哲理,引人深思,鼓励人们追求高尚情操,远离世俗纷扰,表达了超脱世俗、坚守本心的情志。
陈子昂(公元661~公元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市)人,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陈子昂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陈子昂与司马承祯、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听之,终和且平。
伐木许许,酾酒有藇!既有肥羜,以速诸父。宁适不来,微我弗顾。
於粲洒扫,陈馈八簋。既有肥牡,以速诸舅。宁适不来,微我有咎。
伐木于阪,酾酒有衍。笾豆有践,兄弟无远。民之失德,乾餱以愆。
有酒湑我,无酒酤我。坎坎鼓我,蹲蹲舞我。迨我暇矣,饮此湑矣。
驾出北郭门,马樊不肯驰。
下车步踟蹰,仰折枯杨枝。
顾闻丘林中,噭噭有悲啼。
借问啼者出,何为乃如斯?
亲母舍我殁,后母憎孤儿。
饥寒无衣食,举动鞭捶施。
骨消肌肉尽,体若枯树皮。
藏我空室中,父还不能知。
上冢察故处,存亡永别离。
亲母何可见,泪下声正嘶。
弃我于此间,穷厄岂有赀?
传告后代人,以此为明规。
青青杨柳陌,陌上别离人。
爱子游燕赵,高堂有老亲。
不行无可养,行去百忧新。
切切委兄弟,依依向四邻。
都门帐饮毕,从此谢亲宾。
挥涕逐前侣,含凄动征轮。
车徒望不见,时见起行尘。
吾亦辞家久,看之泪满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