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杨之罘

柏生两石间,万岁终不大。野马不识人,难以驾车盖。
柏移就平地,马羁入厩中。马思自由悲,柏有伤根容。
伤根柏不死,千丈日以至。马悲罢还乐,振迅矜鞍辔。
之罘南山来,文字得我惊。馆置使读书,日有求归声。
我令之罘归,失得柏与马。之罘别我去,计出柏马下。
我自之罘归,入门思而悲。之罘别我去,能不思我为。
洒扫县中居,引水经竹间。嚣哗所不及,何异山中闲。
前陈百家书,食有肉与鱼。先王遗文章,缀缉实在余。
礼称独学陋,易贵不远复。作诗招之罘,晨夕抱饥渴。

韩愈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8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一说怀州修武(今河南修武)人 ,自称“郡望昌黎(今辽宁义县)” ,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中国唐朝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平“淮西之乱”。直言谏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迁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从祀孔庙。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猜你喜欢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心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间。
秋水明落日,流光灭远山。

官行私曲,失时悔。
富不俭用,贫时悔。
艺不少学,过时悔。
见事不学,用时悔。
醉发狂言,醒时悔。
安不将息,病时悔。

良马既闲,丽服有晖。
左揽繁弱,右接忘归。
风驰电逝,蹑景追飞。
凌厉中原,顾盼生姿。

云髻坠,凤钗垂,髻坠钗垂无力,枕函欹。
翡翠屏深月落,漏依依。说尽人间天上,两心知。

古都遗庙出河濆,万代千秋仰圣君。
蒲坂城边长逝水,苍梧野外不归云。
寥寥象设魂应在,寂寂虞篇德已闻。
向晚风吹庭下柏,犹疑琴曲韵南薰。

锦江烟水星桥渡,惜别愁攀江上树。
青青杨柳故乡遥,渺渺征人大荒去。
苏武匈奴十九年,谁传书札上林边。
北风胡马南枝鸟,肠断当筵蜀国弦。

自通州至扬子江口,两潮可到。为避口沙,及许浦,顾诸从行者,故绕去,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从风回绮袖,映日转花钿。
同情依促柱,共影赴危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