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草树春无花,秦骸汉骨埋黄沙。
阵云凝着不肯散,胡雏夜夜空吹笳。
我闻秦筑万里城,叠尸垒土愁云平。
又闻汉发五道兵,祁连泽北夸横行。
破除玺绶因胡亥,始知祸起萧墙内。
耗蠹中原过太半,黄金买酎诸侯叛。
直饶侵到木叶山,争似垂衣施庙算。
大漠由来生丑虏,见日设拜尊中土。
自古控御全在仁,何必穷兵兼黩武。
战城南,年来春草何纤纤。
穷荒近日恩信沾,寒岩冻岫青如蓝。
方知中国有圣人,塞垣自尔除妖氛。
河湟父老何忻忻,受降城外重耕耘。
王禹偁(chēng)(954年-1001年),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属山东省菏泽市)人。北宋诗人、散文家、大臣。王禹偁世为农家子,9岁能文。太平兴国八年(983年)进士,历任成武县(今属山东省菏泽市)主簿、右拾遗等职。献《端拱箴》,又献《御戎十策》,太宗大加称赏。拜左司谏、知制诰,判大理寺。淳化二年(991年)以庐州尼道安诉讼徐铉案受牵连,坐贬商州团练副使,移解州。咸平元年(998年),预修《太祖实录》。时宰相张齐贤、李沆不协,以禹偁议论轻重其间,落知制诰,出知黄州。作《三黜赋》以见志,有“屈于身兮而不屈其道,虽百谪而何亏”之语。咸平四年(1001年),徙蕲州,病卒。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金凤邻铜雀,漳河望邺城。
君王无处所,台榭若平生。
舞席纷何就,歌梁俨未倾。
西陵松槚冷,谁见绮罗情。
妾本深宫妓,层城闭九重。
君王欢爱尽,歌舞为谁容。
锦衾不复襞,罗衣谁再缝。
高台西北望,流涕向青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