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六年十二月,大雪深三尺许。晚霁,余登龙山,坐上城隍庙山门,李岕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侍。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坐久清冽,苍头送酒至,余勉强举大觥敌寒,酒气冉冉,积雪欱之,竟不得醉。马小卿唱曲,李岕生吹洞箫和之,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三鼓归寝。马小卿、潘小妃相抱从百步街旋滚而下,直至山趾,浴雪而立。余坐一小羊头车,拖冰凌而归。
译文
天启六年的十二月,大雪有三尺多深。晚上的时候天放晴了,我登上龙山,坐在城隍庙的山门上,李岕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这几个人陪伴侍候。洁白的雪把群山都覆盖起来了,就连月亮都显不出光亮,满眼只有雪的白色。坐久了觉得有点清冷,年纪大的伙计送酒来了,我勉强举起大杯子抗寒,酒气上升,积雪将酒气吞噬,竟然喝不醉。马小卿唱曲子,李岕生吹洞箫和着马小卿的曲子,声音被寒气所震慑,艰涩得出不来。三更的时候我们才回去睡觉,马小卿、潘小妃互相抱着从百步街旋转滚落,一直到山脚下,满身是雪的站着。我坐着一辆小羊头车,拖着满身的冰凌而归。
注释
天启:明熹宗(朱由校)的年号。
霁:雨后或雪后转晴。
李岕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都是当时的伶人(戏曲演员)。生,指男演员。马小卿、潘小妃为女伶。侍:服侍,侍候。
呆白:苍白。
苍头:这里指年纪大的伙计。
觥(gōng):古代一种酒器。
敌:抗,抵御。
欱(hē):同“喝”。
鼓:古代夜间击鼓报时,一夜报五次。“三鼓”即“三更”。
山趾:山脚。
参考资料:
(明)张岱著;蔡镇楚注译,陶庵梦忆,岳麓书社,2003.08,第255页
天启六年(1626)十二月雪后的一天,张岱与女戏人在绍兴城内卧龙山西岗的城尺庙山门赏雪。直至三更,张岱等人才分头而归。马小卿等从上城尺庙左,下百步街相抱着滚下山,张岱则坐着一辆小车,拖着满身冰凌回去。中年以后,张岱遭遇了国破家亡的变故,为躲避战火,他被迫隐居西白山。回想五十年来的经历,当年的繁华靡丽就好像一场大梦,于是他追忆往事写下了这篇散文。
参考资料:
(明)张岱著;林邦钧注评. 陶庵梦忆注评[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4:1, 202-203.
(明)张岱著;娄如松注笺校. 陶庵梦忆注笺校[M]. 北京:群言出版社, 2017:287-288.
这篇散文记载了作者年轻时登卧龙山观赏雪景的往事。天启六年的十二月,大雪纷飞,在地面上形成三尺多深的积雪。到傍晚天空放晴时,张岱前往龙山,坐在城尺庙的山门之中赏雪,同行的还有李岕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这几位优伶。然后,作者以白描手法围绕雪后奇景展开:众山都被大雪覆盖,月亮的光辉也显得稀薄,而暗淡的月光又映衬得雪景更加苍白;喝下去的酒因为酒气被清寒的积雪吞噬,竟然饮而不醉;在雪景之中,伶人马小卿唱曲,李岕生吹箫,但乐曲声调皆被寒气所慑,艰涩得发不出音调,逼真地反映了雪天的透骨之寒。文章结尾处,马小卿、潘小妃两位伶人互相抱着向山脚下滚落,结果沾染满身白雪,而作者自己乘坐的羊头车也“拖冰凌而归”,依然是描写雪之大与天之寒。作者坐车归,自然只需一辆,如若去掉“小羊头车”前的数字“一”,看似更精炼,实则不能省。“一”,车只有一辆,因此,马小卿、潘小妃只能“相抱从百步街旋滚而下”;同时,点明车型是“小羊头车”,车小不能容纳多人。从作者用词的讲究可以窥见他对马小卿、潘小妃的眷顾。先写马小卿、潘小妃“下”,后写自己“归”,看着她们“直至山趾,浴雪而立”,其实也是一种情怀。
大概明末江南很少下这么大的雪,作者不顾严寒在冬夜赏雪,没有现代高科技的保暖措施,喝酒抗寒也不起作用,还能有闲情雅趣丝竹管弦,真不愧文人的痴性情怀。全文中心明确,以人的视觉、感觉和触觉为主要表现手段,写出了雪后奇景和游人的雅趣。文字简练朴素,具有清新淡雅之感。
参考资料:
(明)张岱著;娄如松注笺校. 陶庵梦忆注笺校[M]. 北京:群言出版社, 2017:287-288.
(明)张岱著;周倩注. 陶庵梦忆[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7:319.
(明)张岱著;梵一编著. 陶庵梦忆[M]. 合肥:黄山书社, 2016:169.
这篇文章回忆当年携众戏人夜登卧龙山赏雪宴饮的情景。雪中醉饮,加以寒冽的清唱与幽幽的洞箫,这本身就是一种清幽的人生境界,表现出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全文描写雪后的山中景色出神入化,烘托出雪之大、天之寒,构思奇警,别有情趣,具有清新淡雅之感。
张岱(1597年10月5日-1689年?)一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陶庵老人、蝶庵、古剑老人、古剑陶庵、古剑陶庵老人、古剑蝶庵老人,晚年号六休居士,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祖籍四川绵竹(故自称“蜀人”) ,明清之际史学家、文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等绝代文学名著。
晚知清净理,日与人群疏。
将候远山僧,先期扫弊庐。
果从云峰里,顾我蓬蒿居。
藉草饭松屑,焚香看道书。
燃灯昼欲尽,鸣磬夜方初。
一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
思归何必深,身世犹空虚。
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
冬温蚊蚋集,人远凫鸭乱。
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
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
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
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
伤时愧孔父,去国同王粲。
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三十六离宫,楼台与天通。
阁道步行月,美人愁烟空。
恩疏宠不及,桃李伤春风。
淫乐意何极,金舆向回中。
万乘出黄道,千骑扬彩虹。
前军细柳北,后骑甘泉东。
岂问渭川老,宁邀襄野童?
秋暮瑶池宴,归来乐未穷。
皎皎白驹,食我场苗。絷之维之,以永今朝。所谓伊人,于焉逍遥?
皎皎白驹,食我场藿。絷之维之,以永今夕。所谓伊人,于焉嘉客?
皎皎白驹,贲然来思。尔公尔侯,逸豫无期?慎尔优游,勉尔遁思。
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
门有车马宾,金鞍曜朱轮。
谓从丹霄落,乃是故乡亲。
呼儿扫中堂,坐客论悲辛。
对酒两不饮,停觞泪盈巾。
叹我万里游,飘飖三十春。(飘飖 一作:飘飘)
空谈帝王略,紫绶不挂身。
雄剑藏玉匣,阴符生素尘。
廓落无所合,流离湘水滨。
借问宗党间,多为泉下人。
生苦百战役,死托万鬼邻。
北风扬胡沙,埋翳周与秦。
大运且如此,苍穹宁匪仁。
恻怆竟何道,存亡任大钧。
环州多白水,际海皆苍山。
以彼无尽景,寓我有限年。
东家著孔丘,西家著颜渊。
市为不二价,农为不争田。
周公与管蔡,恨不茅三间。
我饱一饭足,薇蕨补食前。
门生馈薪米,救我厨无烟。
斗酒与只鸡,酣歌饯华颠。
禽鱼岂知道,我适物自闲。
悠悠未必尔,聊乐我所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