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人出生之初,禀性本身都是善良的。
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
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发生改变。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人小的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那么到老的时候都很难有所作为的。
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
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注释
初:开始,开头。
性:性格,本性。
习:习惯,习性。
苟:如果;假使。
教:教育,指导。
迁:改变。
专:专心致志。
宜:合适,应该。
幼:年幼,小时候。
琢:雕琢。
器:器物,这里指成才。
义:古同“仪”。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
《人之初》节选自《三字经》,其为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之一。这篇短文从人性、教育、学习和道德等方面切入,通俗易懂地阐明了这些道理:人性本善,后天环境对人性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教育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它的方法和原则在于专注用心;学习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应珍惜年少时光;学习对于磨砺人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全文言简意赅,语句精警,朗朗上口,具有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
王应麟(1223—1296),南宋官员、经史学者。字伯厚,号深宁居士,又号厚斋。庆元府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理宗淳祐元年进士,宝祐四年复中博学宏词科。历官太常寺主簿、通判台州,召为秘节监、权中书舍人,知徽州、礼部尚书兼给事中等职。其为人正直敢言,屡次冒犯权臣丁大全、贾似道而遭罢斥,后辞官回乡,专意著述二十年。为学宗朱熹,涉猎经史百家、天文地理,熟悉掌故制度,长于考证。一生著述颇富,计有二十余种、六百多卷,相传《三字经》为其所著。
人生千里与万里,黯然消魂别而已。
君独何为至于此,山非山兮水非水,生非生兮死非死!
十三学经并学史,生在江南长纨绮。
词赋翩翩众莫比,白璧青蝇见排诋。
一朝束缚去,上书难自理。
绝塞千山断行李,送吏泪不止,流人复何倚。
彼尚愁不归,我行定已矣。
八月龙沙雪花起,橐驼垂腰马没耳。
白骨皑皑经战垒,黑河无船渡者几。
前忧猛虎后苍兕,土穴偷生若蝼蚁。
大鱼如山不见尾,张鬐为风沫为雨。
日月倒行入海底,白昼相逢半人鬼。
噫嘻乎悲哉!生男聪明慎勿喜,仓颉夜哭良有以,受患只从读书始,君不见,吴季子!
候晓逾闽嶂,乘春望越台。
宿云鹏际望,残月蚌中开。
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
桂香多露裛,石响细泉回。
抱叶玄猿啸,衔花翡翠来。
南中虽可悦,北思日悠哉。
鬒发俄成素,丹心已作灰。
何当首归路,行剪故园莱。
捍索桅竿立啸空,篙师酣寝浪花中。
故应菅蒯知心腹,弱缆能争万里风。
此生归路愈茫然,无数青山水拍天。
犹有小船来卖饼,喜闻墟落在山前。
我行都是退之诗,真有人家水半扉。
千顷桑麻在船底,空余石发挂鱼衣。
日轮亭午汗珠融,谁识南讹长养功。
暴雨过云聊一快,未妨明月却当空。
卧看落月横千丈,起唤清风得半帆。
且并水村欹侧过,人间何处不巉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