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从林中散步回来,天色已经有些晚了,打开酒樽独自饮酒的时辰也比往日要迟一些。
抬头看见仰飞的蜜蜂粘上了飘落的柳絮,一行行蚂蚁在枯梨树上爬行。
因才能薄劣而被弃乡野,并不是真正的隐士,但居于幽静偏僻之处,也能怡然自得。
本来就没有做官的意愿,自己骨子里更喜欢这种幽居的普通生活。
注释
步履:行走。一作“倚杖”。
樽:古代的盛酒器具。
絮 :一作蕊。
行:行列。
薄劣:低劣;拙劣。有时用为谦辞。
轩冕:原指古时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后引申为官位爵禄,泛指为官。
参考资料:
(清)曾国藩纂.十八家诗钞 下:岳麓书社,2015.07:第818页
这首诗是上元二年(761)春,作者在寓居成都草堂时所作。杨伦曰:“大手笔人偏善状此幽微之景。”(《杜诗镜铨》卷八)浦起龙曰:“一种幽微之景,悉领之于恬退之情,律体正宗。”(《读杜心解》卷三之二)
参考资料:
张忠纲,孙微编选.杜甫集:凤凰出版社,2014.10:第168页
《独酌》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首联写诗人在傍晚时分漫步于深林之中,独自开启酒樽慢慢品尝的情景;颔联写幽僻细致之景,生动工巧;颈联自谦地说自己虽然不够格成为真正的隐士,但在这样幽静偏远的地方却能够自得其乐;尾联明确表达了自己本来就没有追求高官厚禄的意愿,也不是故意要傲视当世之人,而是真心喜欢这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生活。全诗语言朴素自然,诗中描写暮春独酌的场景,寄托了诗人忘情于荣辱之间、自娱自乐的闲情逸致。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
隐沦既已托,灵异俱然栖。
上干蔽白日,下属带逥溪。
交藤荒且蔓,樛枝耸复低。
独鹤方朝唳,饥鼯此夜啼。
渫云已漫漫,夕雨亦凄凄。
我行虽纡组,兼得寻幽蹊。
缘源殊未极,归径窅如迷。
要欲追奇趣,即此陵丹梯。
皇恩既已矣,兹理庶无睽。
隰桑有阿,其叶有难。既见君子,其乐如何。
隰桑有阿,其叶有沃。既见君子,云何不乐。
隰桑有阿,其叶有幽。既见君子,德音孔胶。
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