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漫长的白天官署无事文书清闲,还没有到中午官衙已散。一郡的居民二十万,天天报平安。秋粮夏税利利索索全团体赛。手执着花纹象笏,凭倚在琴堂书案,每日里眺望青山。
注释
于侯:一位姓于的地方官,侯为尊称。
簿书:官府文书。
咄嗟:呼吸之间,形容时间短暂。
花纹象简:刻花纹的象牙笏,官吏上朝或谒见上司时用。
琴堂:指县官的官署。
日日看青山:化用“拄笏看山”典故,喻做官而有闲情雅致。
参考资料:
天下阅读网.小桃红·绍兴于侯索赋
这首散曲是应于侯所求的题赠之作。于侯,身份不详,根据曲的内容当为绍兴某地方官员。此曲具体创作时间未能确考。
参考资料:
陈鹏 闫丽红·元曲三百首鉴赏辞典·武汉:崇文书局,2020
这首散曲前五句赞美于侯的理政能力。最后三句称赞于侯优雅潇洒的从政风格和修身养性之道。“日日看青山”句化用李白诗“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表示生活清简,在自然山水中寻找精神寄托。
表面上看,此曲是对于侯的赞美,但联系元朝的社会现实和曲中的一些细节,可以发现曲子背后另有深意。元朝社会政治黑暗、吏治腐败,民族压迫严重,赋税苛重,尤其是对汉人和南人的压迫和奴役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绍兴属汉人、南人居住的地区,如曲中描绘那般的海晏河清、民生安乐,似不可信。另外,元政府还以税额增亏作为官吏升降的标准,而曲中说“秋粮夏税咄嗟儿办”,只有一种解释:于侯是一个酷吏,他用暴政迫使百姓就范。如此,前面“昼长无事”“报平安”等的真实情况就是于侯根本不理政事,欺上瞒下,对上报喜不报忧,对下只管横征暴敛,不管百姓死活。百姓水深火热,而他却装腔作势、附庸风雅,以琴棋书画为摆设,以游山玩水为乐趣。试问置民众生计于何地?即便如此,竟然还腆着脸皮向作者“索赋”,目的是为了借乔吉的才子大名为自己歌功颂德。
这一切,乔吉当然心知肚明,但他作为一个无权无势的江湖浪子,在檐下,当然不能太过得罪于侯,于是不得不作曲奉送。但他在蒙元残暴统治的大背景下描绘了一幅太平盛世的安居乐业图。一切太过完美,自然令人生疑,其讽刺揭露之意不言而喻。乔吉能将这篇“陶写冷笑”之作写得如此迂回淡雅、不露痕迹,实在令人叫绝,不得不佩服他的功力和才气。
参考资料:
陈鹏 闫丽红·元曲三百首鉴赏辞典·武汉:崇文书局,2020
此曲前五句赞美于侯的理政能力,后三句称赞于侯优雅潇洒的从政风格和修身养性之道。作者在蒙元残暴统治的大背景下描绘了一幅太平盛世的安居乐业图,其讽刺揭露之意不言而喻。他将这篇“陶写冷笑”之作写得如此迂回淡雅、不露痕迹,显示了极高的功力和才气,实在令人叫绝。
乔吉(约1280~1345),字梦符,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 [1] 太原(今属山西)人,元代杂剧家,他一生怀才不遇,倾其精力创作散曲、杂剧。他的杂剧作品,见于《元曲选》、《古名家杂剧》、《柳枝集》等集中。散曲作品据《全元散曲》所辑存小令200余首,套曲11首。散曲集今有抄本《文湖州集词》1卷,李开先辑《乔梦符小令》1卷,及任讷《散曲丛刊》本《梦符散曲》。
何人劚得一片木,三尺春冰五音足。
一弹决破真珠囊,迸落金盘声断续。
飘飘飖飖寒丁丁,虫豸出蛰神鬼惊。
秋鸿叫侣代云黑,猩猩夜啼蛮月明。
潏潏汩汩声不定,胡雏学汉语未正。
若似长安月蚀时,满城敲鼓声噒噒。
青山飞起不压物,野水流来欲湿人。
伤心忆得陈后主,春殿半酣细腰舞。
黄莺百舌正相呼,玉树后庭花带雨。
二妃哭处山重重,二妃没后云溶溶。
夜深霜露锁空庙,零落一丛斑竹风。
金谷园中草初绿,石崇一弄思归曲。
当时二十四友人,手把金杯听不足。
又似贾客蜀道间,千铎万磬鸣空山。
未若此调呦呦兮啁啁,嘈嘈兮啾啾。
引之于山,兽不能走。吹之于水,鱼不能游。
方知此艺不可有,人间万事凭双手。
若何为我再三弹,送却花前一尊酒。
琼苑金池,青门紫陌,似雪杨花满路。陌日淡、天低昼永,过三点两点细雨。好花枝、半出墙头,似怅望、芳草王孙何处。更水绕人家,桥当门巷,燕燕莺莺飞舞。
怎得东君长为主,把绿鬓朱颜,一时留住?佳人唱、《金衣》莫惜,才子倒、玉山休诉。况春来、倍觉伤心,念故国情多,新年愁苦。纵宝马嘶风,红尘拂面,也则寻芳归去。
北堂有萱,净闿斯植。
乐只君子,柔贞惟一。
北堂有萱,雨露其滋。
乐只君子,寿考维祺。
凤之鸣矣,凰式和止。
既安且宁,家室固止。
子之生也,母式教之。
如圭如璋,显克肖之。
百禄是迓,万寿是介。
如冈如陵,夫子是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