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冒着秋日的微寒,孤单的木芙蓉努力盛开着,它们心中的酸楚应当与客居他乡的游子是相同的吧。
但任凭风霜连续不断地摧残,木芙蓉也决不会像那些凋零败落的花草一般愁怨不已。
注释
木芙蓉:又名芙蓉花。
辛苦:形容其孤寒冷落以及开花之艰难。
小寒:天气稍寒,木芙蓉开花于八九月,因此这里的小寒,并非指节气。
客心:旅人之情,游子之思。
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借指霜雪。
愁红怨绿:指经过风雨摧残的残花败叶。多寄以对身世凄凉的感情。
这首诗具体写作时间不可确考。从诗的内容和表现风格来推测,象是范成大早年迫于生计而奔波或是为了科考而旅居在外时所作。《窗前木芙蓉》是一首即景咏物诗。一般来说这类诗在创作中带有更多的主观随意性,往往是某一偶然的情境触发了作者的创作激情。此诗的触发点是窗前烂漫开放的木芙蓉花,它触发了范成大的创作激情。范成大生长在亡国的悲歌声中,十多岁时,又先后失去了父母,清苦贫寒,孤独无依,这一些都恰似诗人所描写的“辛苦孤花”。正是基于这一原因,当诗人看到霜风秋寒中的芙蓉时,难免要勾起自己的满怀思绪。
参考资料:
顾志兴主编,《范成大诗歌赏析集》,巴蜀书社,1991年02月第1版,第7页
诗一破题便讲“辛苦孤花破小寒”,把所咏之物推入了一个特有的氛围之中。芙蓉秋季开花,清丽淑雅。既不象牡丹那样雍容华贵,也不似梅花一般俏瘦冷峻。但她在某种意义上却又兼俱了前二者的特点:艳丽大方,绽开于百花凋零之时,秋风小寒,自是风姿依然。所以诗人讲“辛苦——孤花——破——小寒”,其间实际上重重叠叠了多种意蕴。以“辛苦”和“孤”言其本身之无依,同时也暗衬花开之不易;以“小寒”点明时分,推出自然光景,亦在照应花开之不易;中间贯之以“破”,使得原本对立的双方出现了某种倾向。但就全句来看,破则虽破,但并未泯灭其“辛苦”,未摆脱其“孤”,因而这句所提示的氛围,依然带有明显的凄清冷落的色调。接下第二句“花心应似客心酸”,就是在这种基调之上的延伸。它已由孤花破寒之辛苦表象进而更加深入到花的内部,讲花“心酸”。当然,这里花之所以“心酸”,归其始因,也还是由于前句所言之“辛苦”和“孤”。所以这两句在内蕴上是紧紧相连的,二者同承一脉,意在表明霜天芙蓉的孤寂寒凄之状,从而加深其内心所潜藏的落寞苦楚之情。
随后两句,整体地看,既可以视为是前两句的连续,又可以当作是前两句的承转。如果说前面讲“心酸”已由表层而潜入内心,那么这两句则是从内心所激荡上来的主观意愿。它不仅反映了诗人所咏的芙蓉之情,而且也表现了一种骨格,一种气质。
“更凭青女留连得”,似乎是一种骄傲自豪的宣言:霜风秋寒,你随意盘桓吧!其中的潜台词也就不言自明了。芙蓉又被称作“拒霜”,观其名就知是不畏霜寒的花木,因而此处呼唤霜神,恰巧突出了其坚强的个性,同时也与那些争胜斗妍的春花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未作愁红怨绿看”,“愁红怨绿”是指在风雨摧残中春花凄然零落、愁怨无奈的情状,暗示了春花虽然艳丽,但其本质上却是那样地柔弱,那样地经不起风雨。这样的写法,不仅带有一种理性的说明,而且在视觉和感觉上仿佛也创造出了具体可感的形象体。
实际上,这首诗作为即景咏物之作,除了对咏写对象的描述之外,更主要的在于深潜在诗中的诗人自身性情的流露,并能从自然隽秀中品测到作者的禀性特质。讲“花心应似客心酸”,就是以己意而度花情,颇有花怜人,人惜花的味道。当然,生活的困窘和坎坷固然带来无数的艰难辛酸,但它同时也砥砺和磨炼人的意志,造就人的气格。这种气格贯注于作者本身,形成其人生原则,进而自然地流溢于言行之中。正因为如此,才使得作者对芙蓉的描述不仅在其辛苦孤单的外观,而是进一步揭示它坚强的品质。
参考资料:
顾志兴主编,《范成大诗歌赏析集》,巴蜀书社,1991年02月第1版,第7页
《窗前木芙蓉》是一首七言绝句。该诗写秋天盛开的木芙蓉花不怕寒霜,傲然怒放:前两句写木芙蓉孤寂、辛苦的处境,但能冲破小寒,孤花独放,由此推想木芙蓉的心也象游子那般辛酸。三,四句顺口而出,响亮回答,任凭青女逗留多久,木芙蓉绝不会畏缩屈服。这首诗巧妙地融物以情,喻己以物,浑然一体,了无痕迹。诗人借花抒怀,申明自己虽然漂泊而未逢时,但决不向命运低头的坚强意志,表现出少年人意气风发、昂扬不凡的气度。
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暑天三月元无雨,云头不合惟飞土。
深堂无人午睡余,欲动身先汗如雨。
忽怜长街负重民,筋骸长彀十石弩。
半衲遮背是生涯,以力受金饱儿女。
人家牛马系高木,惟恐牛躯犯炎酷。
天工作民良久艰,谁知不如牛马福。
有女怀芬芳,媞媞步东厢。
蛾眉分翠步,明目发清扬。
丹唇医皓齿,秀色若圭璋。
巧笑露权靥,众媚不可详。
令仪希世出,无乃古毛嫱。
头安金步摇,耳系明月珰。
珠环约素腕,翠步垂鲜光。
文袍缀藻黼,玉体映罗裳。
容华既已艳,志节拟秋霜。
徽音冠青云,声响流四方。
妙哉英媛德,宜配侯与王。
灵应万世合,日月时相望。
媒氏陈束帛,羔雁鸣前堂。
百两盈中路,起若鸾凤翔。
凡夫徒踊跃,望绝殊参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