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皇去金阁,英威长寂寞。
雄剑顿无光,杂佩亦销烁。
秋至明月圆,风伤白露落。
清夜何湛湛,孤烛映兰幕。
抚影怆无从,惟怀忧不薄。
瑶色行应罢,红芳几为乐?
徒登歌舞台,终成蝼蚁郭!
译文
曹操离开了铜雀台,他的英灵威风已久久寂寞。
称雄的宝剑顿时失去了光彩,多种玉器组成的佩饰已损坏消磨。
秋天来临,明月又圆,凉风凄凄,白露落下。
清朗的夜空多么深远,烛影孤单映照着散发兰香的帐幕。
顾影自怜,心中满是悲伤无处诉说,只能怀抱深深的忧思。
那歌舞美人的青春即将逝去,红颜又能为乐几时呢?
白白登上这歌舞高台,此台终成为蝼蚁筑穴的所在。
注释
铜爵(què)妓:曲名,也作“铜雀台”,属乐府相和歌辞。铜爵,即铜雀,铜雀台。汉末建安十五年(210)曹操所建,故址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铜雀台高十丈,周围殿屋一百二十间。于楼顶置大铜雀,舒翼若飞,故名铜雀台。妓,婢妾歌伎。曹操在《遗令》中云:“吾婢妾与伎人皆勤苦,使著铜雀台,善待之。于台上安六尺床,施繐帐,朝晡上脯糒之属。月旦十五日,自朝至午,辄向帐中作伎乐。汝等时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后代文人因以铜雀妓为题材形诸吟咏。
武皇:指魏武帝曹操。曹丕称帝后,追尊其父魏王曹操为武帝。
金阁:楼台殿阁的美称,此指铜雀台。
英威:英灵威风。
雄剑:春秋时吴王阖闾让干将造了两把剑,雄的叫干将,雌的叫莫邪。此处用雄剑代指曹操所佩带的剑。
顿:顿时。
杂佩:多种玉器组成的佩饰。《诗经·郑风·女曰鸡鸣》:“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诗集传》:“杂佩者,左右佩玉也。上横曰珩,下系三组,贯以蠙珠。中组之半,贯一大珠曰瑀。末悬一玉,两端皆锐曰冲牙。两旁组半,各悬一玉,长博而方曰琚。其末各悬一玉,如半璧而内向曰璜。又以两组贯珠,上系珩两端,下交贯于瑀,而下系于两璜,行则冲牙触璜而有声也。”销烁:销熔,这里是荡然无存的意思。
明月圆:暗喻曹操《遗令》中“月旦十五日,自朝至午,辄向帐中作伎乐。”
风伤:凉风凄凄。
白露:秋天的露水。
湛湛:清朗的样子。
兰幕:散发兰香的帐幕。
抚影:顾影自怜。怆(chuàng):悲伤,失意。
忧不薄:即忧思深厚。
瑶色:似玉美色,指歌舞伎人。
行应罢:行将衰老。
红芳:即红花,指美人的红颜。
几为乐:为乐能有几时。
歌舞台:即铜雀台。这里是对《遗令》中的“汝等时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而言的。
蝼蚁郭:蝼蚁的穴,其外壅土如城郭,故称。蝼蚁,蝼姑和蚂蚁,常代指微不足道的东西。
参考资料:
曹鼎著. 齐梁体诗传 上[M].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5:274-275.
赵沛霖著. 历代诗文名著新选 八代三朝诗新选[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7:411-412.
邓魁英,袁本良主编. 古诗精华[M]. 成都:巴蜀书社, 2000:710-711.
刘文忠,刘元煌选注. 汉魏六朝诗选[M]. 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 2004:251-252.
郑竹青,周双利主编. 精装中华诗词经典 第2卷[M]. 北京:学习出版社, 2010:1182-1183.
诗的开头四句写曹操身后寂寞,雄风已逝,给人以悲凉冷落之感。“金阁”,犹言金阙。铜雀台“西台高六十七丈,上作铜凤,窗皆铜笼,疏云毋幌,日之初出,乃流光照耀”(《艺文类聚》卷六十二引《邺中记》)。浮光跃金之楼观,以“金”状之,确也非常贴切。但是,如今人去楼空,已无复当年的英风雄威、歌舞升平,留给后人的只是一片凄凉寂寞。开头两句就强烈地渲染出一种物是人非的气氛。“雄剑”,此处特指曹操曾佩戴的宝剑,它曾伴随曹操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但如今却已被尘封,失去了往日的光芒。“杂佩”亦指曹操所佩饰物。古人述及人之佩戴物常以剑佩对举,故此处剑佩连类而及。这两句由曹操的遗物引出,再申前意,补足文气。铜雀台与曹操有密切关系,故他的离世使得这座曾经繁华的宫殿变得荒凉寂寥;铜雀女子的命运也与曹操息息相关,曹操一死,则命运难测,寂寞难挨。诗中通过对铜雀台荒凉景象的细腻描绘,不仅为下文的情感抒发做了铺垫,更深刻地揭示了铜雀台上女子们的悲惨命运。
接下去“秋至”四句,则从《遗令》中的“月朝十五”生发而出。三五之夜,皓月当空,正是曹操要求诸伎向帷帐歌舞作乐之时。试想活生生的人幽闭于荒台孤馆,且要侍奉空床虚帐,这是怎样的一种人生悲剧。这些歌伎无异是奉献于帝王祭坛上的活的牺牲,因而对她们说来,皎洁的秋夜只会更增加内心的悲感凄凉。这四句写景恰似“主观镜头”,展现出她们眼中特有的悲凉的夜景:风露凄凄,清夜湛湛,孤独摇曳的烛光,将她们的身影分明地投于兰幕之上。对秋夜特定环境的渲染,使诗歌自然地由对客观世界的描写向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过渡,有利于对人物心理进行开掘。全诗悲剧的气氛,至此越加浓重了。
最后六句转入直抒怨愤,比起上面的托物诉情,感情更为强烈。“抚影”二句承上“孤烛”句,转接相当自然。众伎顾影自怜,悲从中来,无所适从,但觉心中的忧思,绵绵不绝,难以消解。“怆无从”是她们由此而想到自己的失去依傍,因而无限悲伤。“惟怀忧不薄”,更进一步,铜雀女子想到自己前途茫茫,未来只有一片空虚。“瑶色”二句互文见义,渲染强烈。诗人感叹着伎人的青春难驻、红颜易老,不禁要为她们的不幸生涯洒一掬同情之泪,发一曲不平之歌。最后两句应《遗令》中“时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的意思,感情由悲而怨,由怨而愤,达到高潮。这里着一“徒”字,实蕴含无穷的悲思与怨愤。登台歌舞,遥望西陵,对铜雀妓来说,只是侍奉幽灵,虚掷青春的徒劳之举,而对死去的帝王来说,也同样是毫无意义了,因为他最终也成了一堆“蝼蚁郭”。此处用“蝼蚁郭”,一方面说明皇陵虽高,无异于蚁垤一堆,藐视之意可见;另一方面也表示,贵为天子者最终也要与平民百姓同归丘墓,而曹操却要作威福于死后,其自私冥顽虽到了荒谬绝伦的地步,但到头来还不是黄土一抔,又复何益。这两句和第一层诗意恰好遥相呼应,使同情歌伎与批判帝王的两个方面浑然统一于诗歌的主题之中。
江淹此诗流丽中有悲壮之气,而这种悲壮又是通过强烈的对比突现出来的。在写曹操时,将其生时的威武雄壮与死后的寂寞萧条作对比;而在写歌伎时,则以青春、自然之美与其生活、命运之悲作对比。帝王的淫威自私与歌伎的痛苦牺牲则是此诗最根本的一个对比。绮丽的辞藻与悲剧的气氛相反相成,形成此诗凄艳的风格,沉博绝丽之中回荡着幽怨之气,这正是楚辞的传统。
参考资料: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 古诗三百首鉴赏辞典[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7:469-471.
贺新辉主编. 古诗鉴赏辞典 图文修订版[M].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1989:819-820.
萧涤非,姚奠中,胡国瑞等著. 汉魏晋南北朝隋诗鉴赏词典[M].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9:978-979.
这首诗大约作于江淹遭建平王刘景素黜逐后。在汉末纷争的时代,曹操逐鹿中原,饮马江汉,横槊赋诗,文韬武略,堪称“一世之雄”。但他在临终之时,却恋恋于生时的声色之奉,不甘心就此撒手而去,在《遗令》中一再叮嘱死后要诸妾、伎皆住铜雀台,时常供奉他,并按时歌舞作乐。这一举动在古代帝王中可谓绝无仅有,其不恤生者、惟念一己的帝王淫威令人惊叹不置。这一悲剧性的主题也牵动了后世不少骚人词客的恻隐之心、沧桑之感,纷纷形诸篇咏,江淹此诗即为其中之一。
参考资料: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 古诗三百首鉴赏辞典[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7:469-471.
曹鼎著. 齐梁体诗传 上[M].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5:274-275.
贺新辉主编. 古诗鉴赏辞典 图文修订版[M].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1989:819-820.
《铜爵妓》是南朝文学家江淹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借伎人之口写诗人对曹操遗命的看法和感受。起笔两句交代事由,后两句写曹操去世后铜雀台上萧条景象的总貌,叙述造成这种凄凉状况的原因,为全诗定下悲凉的基调。“秋至”以下四句表面是写景,其实是紧扣《遗令》中决定妾伎们命运的内容,并由写景转入写她们的孤独寂寞,过渡自然,不见痕迹。最后六句由同情到表达愤慨,先写她们只能顾影自怜,心中充满悲伤;之后进一步深入,玉颜总要衰老,美人作乐也有尽头,表面是同情妾伎们的悲惨生活,其实含有对曹操的批判;最后,诗人发出深沉的感慨,总收全诗,更见悲凉。全诗交代清楚,情意真切,尤其是最后几句,不仅仅停留在感到悲哀的消极感情上,而是发出呼声,激愤地指出湮没的命运。诗歌在叙事中抒发复杂的情感,具有浓郁的抒情性。
江淹(444—505),字文通,南朝著名文学家、散文家,历仕三朝,宋州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人。江淹少时孤贫好学,六岁能诗,十三岁丧父。二十岁左右在新安王刘子鸾幕下任职,开始其政治生涯,历仕南朝宋、齐、梁三代。江淹在仕途上早年不甚得志。泰始二年(466年),江淹转入建平王刘景素幕,江淹受广陵令郭彦文案牵连,被诬受贿入狱,在狱中上书陈情获释。刘景素密谋叛乱,江淹曾多次谏劝,刘景素不纳,贬江淹为建安吴兴县令。宋顺帝升明元年(477年),齐高帝萧道成执政,把江淹自吴兴召回,并任为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大受重用。
衡纪无淹度,晷运倏如催。
白露滋园菊,秋风落庭槐。
肃肃莎鸡羽,烈烈寒螀啼。
夕阴结空幕,宵月皓中闺。
美人戒裳服,端饰相招携。
簪玉出北房,鸣金步南阶。
檐高砧响发,楹长杵声哀。
微芳起两袖,轻汗染双题。
纨素既已成,君子行未归。
裁用笥中刀,缝为万里衣。
盈箧自余手,幽缄俟君开。
腰带准畴昔,不知今是非。
杖策招隐士,荒涂横古今。
岩穴无结构,丘中有鸣琴。
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
石泉漱琼瑶,纤鳞或浮沉。
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何事待啸歌?灌木自悲吟。
秋菊兼餱粮,幽兰间重襟。
踌躇足力烦,聊欲投吾簪。
经始东山庐,果下自成榛。
前有寒泉井,聊可莹心神。
峭蒨青葱间,竹柏得其真。
弱叶栖霜雪,飞荣流余津。
爵服无常玩,好恶有屈伸。
结绶生缠牵,弹冠去埃尘。
惠连非吾屈,首阳非吾仁。
相与观所尚,逍遥撰良辰。
市朝凄旧人,骤骥感悲泉。
明旦非今日,岁暮余何言!
素颜敛光润,白发一己繁。
阔哉秦穆谈,旅力岂未愆!
向夕长风起,寒云没西山。
洌洌气遂严,纷纷飞鸟还。
民生鲜长在,矧伊愁苦缠。
屡阙清酤至,无以乐当年。
穷通靡攸虑,憔悴由化迁。
抚己有深怀,履运增慨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