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袁简斋书

  前日承询妇人无主之说,当时略以臆对。之后复读赐书,检寻传记以考其实。盖以士大夫礼言之,非特妇人无主,虽男子于庙固亦无主也。以天子、诸侯言之,则自汉以后,妇人于庙中有主,而周以前,则或有或无,未敢决焉。古人所重者尸祭。其依神者尸为要,主非所必不可无也。 郑康成注《祭法》,谓士大夫之庙无主,惟天子诸侯庙乃立主。其说颇为今学者所骇,而考之于古则实然。孔子告曾子曰:“当七庙、五庙无虚主。”然则三庙、二庙、一庙者,固可虚无主矣。古《聘礼》,宾介所居馆,皆士大夫之庙也。使有主之庙,而使人居之,将豫移主出乎?抑听其人神之相渎乎?宾主皆何以安焉?斯庙不设主之可征者也。惟左氏载孔悝有取祏之事,此特末世之僭耳,非礼之正也。以礼之正言之,天子有日祭、月祀,诸侯亦月有告朔,故设官以日严奉其主为宜。卿大夫之祭,于时疏矣,又位下,不能专立官以日典守,故庙中亦无常奉之主。且古人依神,所重亦不必以主也,故男子妇人皆无主于庙,士大夫礼也。若天子、诸侯,庙中固必有主矣。 然主不书谥,虽汉犹然。妇人配祭,不专立尸,设同几以依神,则谓后夫人与君同一主,亦无不可者。

  至《汉仪》载:“天子主一尺二寸,后主七寸,在皇帝主右。”则妇人有主之事,至汉而甚明矣。不知自周、秦以来所传礼固然,汉乃因之耶?抑第汉时人自为之礼耶?此不可以臆决者也。若今世士大夫不以尸祭,庙中惟主为重。主则书先人之爵与字,不可以云与妣共之。其必当立妣主明矣。 《荀子》“食鱼泔之”之义,鼐意谓食鱼易伤人者脍也。泔之恐是渐之醯酱之类,以为脍耳。奥读如燠,奥之则以火熟之矣。曾子殆伤昔奉父母时不闻此语,常以泔供馔,故泣也。然别无考证,不敢信以为是也。 “不逆薪而爨”者,言持薪必顺其本末。此小事尚不肯逆,况为暴乎?此解易了,但不知所出耳。来书云:“见《南齐刘琎传》。”检琎传无此语,乃见《宋书·建平王宏传》,系琎上书申建平王景素之词。 其馀数条,鼐皆不能解,古事固难通,而传书亦或有误字也。

  谨就所见者上陈,待教!少凉走候不具。

姚鼐

姚鼐(nài)(1731~1815)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徽桐城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等,年才四十,辞官南归,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江南紫阳、南京钟山等地书院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轩全集》等,曾编选《古文辞类纂》。

猜你喜欢

汀洲白蘋草,柳恽乘马归。
江头樝树香,岸上蝴蝶飞。
酒杯箬叶露,玉轸蜀桐虚。
朱楼通水陌,沙暖一双鱼。

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缁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缁衣之席兮,敝予又改作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平临云鸟八窗秋,壮压西川四十州。
诸将莫贪羌族马,最高层处见边头。

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
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拄。

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
吏情更觉沧洲远,老大徒伤未拂衣。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子之汤兮,宛丘之上兮。洵有情兮,而无望兮。
坎其击鼓,宛丘之下。无冬无夏,值其鹭羽。
坎其击缶,宛丘之道。无冬无夏,值其鹭翿。

小园岂是春来晚,四月花飞入酒杯。
都为主人尤好事,风光留住不教回。

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
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

幸自山东无赋税,何须雨里太仓黄。
寻思此个人间世,画出人来也着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