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庙中兴初十年,大参内制馀百篇。心声之发动夷夏,手泽所存传子孙。
得其传者孙之嫡,参自道根至枝叶。一元生二二生三,万特取千千取百。
诗书其髓易其精,左右逢原笔纵横。公先闻道非后进,我后获仁岂先生。
知津问津盖有得,教玉琢玉其何名。玉虽不以石作使,以磨易磋亦其理。
春秋以来有师承,博约之外无宗旨。风行水上旧为文,雷在地中新复理。
鲲鹏振翼初九万,楩楠归根终数寸。
稚须有发老有收,养之各要适欺发。
三儿读书翁卧听,生涯固有何所营。
功名羞从奇道取,文学厌与今人争。
谁揭此斋函二意,翁养其恬儿养锐。
今虽异养后同功,一本庄椿三郄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