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眼与荔支,异出同父祖。
端如甘与橘,未易相可否。
异哉西海滨,琪树罗玄圃。
累累似桃李,一一流膏乳。
坐疑星陨空,又恐珠还浦。
图经未尝说,玉食远莫数。
独使皴皮生,弄色映琱俎。
蛮荒非汝辱,幸免妃子污。
《晋·方技传》有幸灵者,父母使守稻,牛食之,灵见而不驱。牛去,乃理其残乱者。父母怒之,灵曰:“物各欲得食,牛方食,奈何驱之?”父母愈怒,曰:“即如此,何用理乱者为?”灵曰:“此稻又欲得生。”此言有理,灵故有道者也。吕猗母皇得瘘痹病十余年,灵疗之。去皇数步,坐瞑目,寂然有顷,曰:“扶夫人起。”猗曰:“老人得病十有余年,岂可卒令起耶?”灵曰:“但试扶起。”令两人扶起,两人夹扶而立。少顷去扶者,遂能行。学道养气者,至足之余,能以气与人。都下道士李若之能之,谓之“布气”。吾中子迨,少羸,多疾。若之相对坐为布气,迨闻腹中如初日所照,温温也。若之盖尝遇得道异人于华岳下云。
右欧阳文忠公为峡州夷陵令日所作《黄牛庙》诗也。轼尝闻之于公:“予昔以西京留守推官,为馆阁较勘,时同年丁宝臣元珍适来京师,梦与予同舟溯江,入一庙中,拜谒堂下。予班元珍下,元珍固辞,予不可。方拜时,神像为起,鞠躬堂上,且使人邀予上,耳语久之。元珍私念,神亦如世俗待馆阁,乃尔异礼耶?
既出门,见一马只耳,觉而语予,固莫识也。不数日,元珍除峡州判官。已而,余亦贬夷陵令。日与元珍处,不复记前梦云。一日,与元珍溯峡谒黄牛庙,入门惘然,皆梦中所见。予为县令,固班元珍下,而门外镌石为马,缺一耳。相视大惊,乃留诗庙中,有‘石马系祠门’之句,盖私识其事也。”元丰五年,轼谪居黄州,宜都令朱君嗣先见过,因语峡中山水,偶及之。朱君请书其事与诗:“当刻石于庙,使人知进退出处,皆非人力。如石马一耳,何与公事,而亦前定,况其大者。公既为神所礼,而犹谓之淫祀,以见其直气不阿如此。”感其言有味,故为录之。正月二日,眉山苏轼书。
百年三万日,老病常居半。
其间互忧乐,歌笑杂悲叹。
颠倒不自知,直为神所玩。
须臾便堪笑,万事风雨散。
自従识此理,久谢少年伴。
逝将游无何,岂暇读城旦。
非才更多病,二事可并案。
愧烦贤使者,弭节整纷乱。
乔侯瑚琏质,清庙尝荐盥。
奋髯百吏走,坐变齐俗缓。
未遭甘鹢退,并进耻鱼贯。
每闻议论馀,凛凛激贪懦。
莫邪当自跃,岂复烦炉炭。
便庆朝秣越,未暮刷燕馆。
胡为守故丘,眷恋桑榆暖。
为君叩牛角,一咏南山粲。
黄鹤楼前月满川,抱关老卒饥不眠。
夜闻三人笑语言,羽衣著屐响空山。
非鬼非人意其仙,石扉三叩声清圆。
洞中铿鈜落门关,缥缈入石如飞烟。
鸡鸣月落风驭还,迎拜稽首愿执鞭。
汝非其人骨腥膻,黄金乞得重莫肩。
持归包裹敝席毡,夜穿茅屋光射天。
里闾来观已变迁,似石非石铅非铅。
或取而有众忿喧,讼归有司今几年。
无功暴得喜欲颠,神人戏汝真可怜。
愿君为考然不然,此语可信冯公传。
老身倦马河堤永,踏尽黄榆绿槐影。
荒鸡号月未三更,客梦还家得俄倾。
归老江湖无岁月,未填沟壑犹朝请。
黄门殿中奏事罢,诏许来迎先出省。
已飞青盖在河梁,定饷黄封兼赐茗。
远来无物可相赠,一味丰年说淮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