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多甘泉,名闻者以十数。其酾而为渠,布道路,民庐官寺无所不至,潏潏分流,如深山长谷之间。其汇而为渠,环城之西北,故北城之下疏为门,以泄之。若岁水溢城之外,流潦暴集,则常取荆苇为蔽,纳土于门,以防外水之入。既弗坚完,又劳且费。至是始以库钱买石僦民为工。因其故门垒石为两涯,其深八十尺,广三十尺,中置石揵,柝为二。门、扃皆用木,视水之高下而闭纵之。于是外内之水,禁障宣通,皆得其节。人无后虞,劳费以熄。
其用工始于二月庚午,而成于三月丙戌。董役者,供备库副使驻泊都监张如纶,右侍禁兵马监押伸怀德。二人者,欲后之人知作之自吾三人者始也,来请书,故为之书。是时熙宁五年壬子也。太常博士充集贤校理知齐州军事曾巩记。
右,臣准阁门告报,蒙恩授臣中书舍人者。恩以唐虞三代之君,兴造政事,爵德官能之际,所以播告天下,训齐百工,必有诏号令命之文,达其施为建立之意。皆择当时聪明隽乂、工于言语文学之臣,使之敷扬演畅,被于简册。以行之四方,垂之万世。理化所出,其具在此。至其已久,而谋谟访问,三盘五诰誓命之书,刻之为经。后世学者得而宗之,师生相传,为载籍首。吟诵寻绎,以求其旧。一有发明,皆为世教。盖其大体所系如此。
逮至汉兴,虽不能比迹三代致治之隆,而诰令下者,典正谨严,尚为近古。自斯已后,岂独彝伦秕,其推而行之,载于明命,亦皆文字浅陋,无可观采。唐之文章尝盛矣。当时之士,若常衮、杨炎、元稹之属,号能为训辞,今其文尚存,亦未有远过人者。然则号令文采,自汉而降,未有及古,理化之具,不其缺欤?
伏惟陛下以天纵之圣,阐明道术,所以作则垂宪,纪官正名,皆上追三王,下陋汉唐。至于出口肆笔,发为德音,固已独造精微,不可穷测。则于代言之任,岂易属人?臣浅薄暗瞀,学朽材下,误蒙陛下知之于摈排忌疾之中,收之于弃捐流落之地,属之史事,已惧瘝官。至于推度圣意,讨论润色,以次为谟训彰示海内,兹事至大,岂臣所堪?况侍从之官,实备顾问,而臣齿发已衰,心志昏塞,岂独施于翰墨,惧非其任。至于谋猷献纳,尤不逮人。伏望博选于朝,旁及疏远,必有殊绝特出之材,能副圣神奖拔之用。所有授臣恩命,乞赐寝罢。
张孝先曰:中书舍人掌诏诰乃代言之任,其职未易居也。子固推之于唐虞三代以迄汉唐,而言居是职者之渐不及古,其议论卓然不刊。盖非子固不足以称斯任也。后世诏告之文,岂独不能比盛唐虞三代,即汉之深厚尔雅者,且邈乎其绝响矣。
君子之于己,自得而已矣,非有待于外也。然而曰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者,所以与人同其行也。人之于君子,潜心而已矣,非有待于外也。然而有表其闾,名其乡,欲其风声气烈暴于世之耳目而无穷者,所以与人同其好也。内有以得诸己,外有以与人同其好,此所以为先王之道,而异乎百家之说也。
随为州,去京师远,其地僻绝。庆历之间,起居舍人、直龙图阁河南尹公洙以不为在势者所容谪是州,居于城东五里开元佛寺之金灯院。尹公有行义文学,长于辨论,一时与之游者,皆世之闻人,而人人自以为不能及。于是时,尹公之名震天下,而其所学,盖不以贫富贵贱死生动其心,故其居于随,日以考图书、通古今为事,而不知其官之为谪也。尝于其居之北阜,竹柏之间,结茅为亭,以茇而嬉,岁余乃去。既去而人不忍废坏,辄理之,因名之曰尹公之亭。州从事谢景平刻石记其事。至治平四年,司农少卿赞皇李公禹卿为是州,始因其故基,增庳益狭,斩材以易之,陶瓦以覆之,既成,而宽深亢爽,环随之山皆在几席。又以其旧亭峙之于北,于是随人皆喜慰其思,而又获游观之美。其冬,李公以图走京师,属予记之。
盖尹公之行见于事、言见于书者,固已赫然动人,而李公于是又侈而大之者,岂独慰随人之思于一时,而与之共其乐哉!亦将使夫荒遐僻绝之境,至于后人见闻之所不及,而传其名、览其迹者,莫不低回俯仰,想尹公之风声气烈,至于愈 远而弥新,是可谓与人同其好也。则李公之传于世,亦岂有已乎!故予为之书,时熙宁元年正月日也。
芙蓉花开秋水冷,水面无风见花影。飘香上下两婵娟,云在巫山月在天。
清澜素砾为庭户,羽盖霓裳不知数。台上游人下流水,柱脚亭亭插花里。
阑边饮酒棹女歌,台北台南花正多。莫笑来时常著屐,绿柳墙连使君宅。
雪花好洁白,不待咏说知。
区区取相似,今古同一辞。
薛能比众作,小去笔墨畦。
谁能出千载,为雪立传碑。
四座且勿歌,听我白雪诗。
天地于降雪,其功大艰难。
去年暖风日,冬在春已还。
山屏尽深碧,危溜声亦潺。
草萌各已动,梅花开最繁。
炉火殆可谢,衣絮谁复言。
推排腊已过,一变天更寒。
飘风动木石,激射难出关。
深房拥高燎,领肘曾不温。
仰视云压叠,垂欲藉屋山。
元气不复呵,飞鸟折羽翰。
谁排河汉流,欲堕莽苍间。
道为黑风遮,凝冻无住著。
纷纷成片缕,六出非刻削。
初时漏余滴,杂雨犹可恶。
迤逦纵飞洒,熊状不可名。
或稀若有待,或密似李索。
或弱久宛转,或狂自轩腾。
群来信汗漫,孤飘亦零丁。
屋角初渐斑,瓦沟忽皆平。
坳漥一已满,茅茨压将倾。
树木遍封裹,冈山助峥嵘。
阶除断纤秽,池台有余清。
流尘寂已掩,物象窅皆明。
厨烟或中鑱,里表仍孤擎。
长街隐缺甃,荒城混觚棱。
沙水渺相合,扁舟在图屏。
啄草鸟雀踪,篆字贵纵横。
顿惊宇宙内,侈丽皆天成。
引望谁倚楼,秀色乱目睛。
永怀衡门士,辛苦守六经。
山藜不充腹,笔砚久已冰。
柔茵坐中堂,谁问公与卿。
世事泊无意,烛换犹飞觥。
文犀压朱箔,阳春谢秦筝。
所处殊处所,苦乐固异情。
谁致此不齐,上天意何营。
苍苍不可问,奕奕洒未停。
明晨起相处,寒日已满窗。
井甃破圆素,砌苔还故苍。
万物去覆冒,颜色皆复常。
融为大田水,其流日滂滂。
方塘接深甽,澄彻碧玉光。
岂惟疠疫消,庶验百谷祥。
愿彼守经士,幸可继糗粮。
忧民既非职,空致新诗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