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叶茭蒲水,微风亦起澜。如何寻丈地,绰有江湖宽。

种果栽花易,招鸥引鹭难。辋川如具礼,画里试思看。

五年一会面,一别不惨然。只消三回别,便是十五年。

念我志参学,黄杨木子禅。百遍听师语,终不破纠缠。

辟彼生肓人,生不识紫朱。告以朱何似,转告转模糊。

别师既不忍,留师复苦难。十月江风多,留毛盖脑寒。

清晨阁外逢乡使,持得平安书信来。初问三哥何处去,次言八口几时回。

新城渐渐沈流水,旧舍荒荒长草莱。幸有南龚与北李,时时出郭时衔杯。

莫向南枝问旧栖,花开如笑复如啼。花怜夜月刀环梦,犹记东风桃李蹊。

游子赠无青王案,佳人歌有白铜鞮。殷勤为念章台草,几度春郊散马蹄。

古今只四伦,大抵缺明友。谁识楚越人,万里为奇偶。

我肠寄君心,君心出我口。觅同本自无,异于何处有。

灯前小语背流苏,偷看封章就也无。花外日高屏扇掩,府中未省有啼乌。

  古今文士爱念光景,未尝不感叹于死生之际。故或登高临水,悲陵谷之不长;花晨月夕,嗟露电之易逝。虽当快心适志之时,常若有一段隐忧埋伏胸中,世间功名富贵举不足以消其牢骚不平之气。于是卑者或纵情曲孽,极意声伎;高者或托为文章声歌,以求不朽;或究心仙佛与夫飞升坐化之术。其事不同,其贪生畏死之心一也。独庸夫俗子,耽心势利,不信眼前有死。而一种腐儒,为道理所锢,亦云:“死即死耳,何畏之有!”此其人皆庸下之极,无足言者。夫蒙庄达士,寄喻于藏山;尼父圣人,兴叹于逝水。死如不可畏,圣贤亦何贵于闻道哉?

  羲之《兰亭记》,于死生之际,感叹尤深。晋人文字,如此者不可多得。昭明《文选》独遗此篇,而后世学语之流,遂致疑于“丝竹管弦”“天朗气清”之语,此等俱无关文理,不知于文何病?昭明,文人之腐者,观其以《闲情赋》为白璧微瑕,其陋可知。夫世果有不好色之人哉?若果有不好色之人,尼父亦不必借之以明不欺矣。

  兰亭在乱山中,涧水弯环诘曲,意古人流觞之地即在于此。今择平地砌小渠为之,与人家园亭中物何异哉!

门有车马客,锦襕乌纱巾。寒毛接短鬓,丝丝沙与尘。

问子何劳劳,上书西入秦。八年始一命,官卑不救贫。

冒霜揖槐柳,望灰拜车轮。一身百纠縳,形如一束薪。

手缠不自解,利刃寄他人。蔗与蘖同餐,虽甘亦苦辛。

小雨润苔枯,鱼人集晓湖。著书要惠子,作帖与官奴。

夜语天台约,秋山瀑布图。霜花看渐老,著意养寒株。

客署闲花事,乡心醉柳条。闭门春草长,高枕白云骄。

牛马呼仍在,鹍鹏路已遥。有田堪种米,罄折笑前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