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黄昏时分,猿声凄切,江边送客早已四散。无情的流水只管载着离人不停远去,心中更加悲凄。
注释:暮江:日落时的江边。
赏析:此句将送别的环境,点染得有声有色,“猿啼”写声音,“客散”写情状,“暮”字点明时间,“江头”交代地点,又以无情水流反衬人之“伤心”,以自流之水极写诗人无可奈何的伤心之情。
译文
黄昏时分,江边送客早已四散,只有凄切猿声回荡在两岸。无情的流水却仍然毫不停歇地将离人的身影渐行渐远地带走,让人的内心愈发感到无尽的悲伤和凄凉。
同样被贬逐漂泊,只是如今你去的地方更远。一路远去,只有那漫漫万里的青山与你相伴。
注释
重送:是指因为这以前诗人已写过一首同题的五言律诗。刘、裴曾一起被召回长安又同遭贬谪,同病相怜,发为歌吟,感情真挚动人。
裴郎中:不详何人,大致为诗人的朋友。二人同时被贬官。
吉州:治所在今江西吉安。
暮江:日落时的江边。
逐臣:被贬官而同时离开京城的人。指作者与裴郎中同时被贬。
参考资料:
王光鹏.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卷:武汉出版社,2004.08:228
张春晓.绘本天下名诗·长亭古道:四川出版集团,2004年07月第1版:66
袁忠岳.唐人咏怀绝句精品赏析:花城出版社,1991年11月第1版:81-82
此诗通过描述诗人与裴郎中同时被贬吉州,在两人分开途中所见的景物,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深情,又抒发了诗人对世俗的感叹。全诗写景抒情,清新自然。
“猿啼客散暮江头”描写氛围。“猿啼”写声音,“客散”写情状,“暮”字点明时间,“江头”交代地点。七个字,没有一笔架空,将送别的环境,点染得“黯然销魂”。猿啼常与悲凄之情相关。《荆州记》载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何况如今听到猿声的,又是处于逆境中的迁客,纵然不浪浪泪下,也难免要怆然动怀了。“客散暮江头”,也都不是纯客观的景物描写。
“人自伤心水自流”,切合规定情景中的地点“江头”,这就越发显出上下两句有水乳交融之妙。此时日暮客散,友人远去,自己还留在江头,更感到一种难堪的孤独,只好独自伤心了,而无情的流水却只管载着离人不停地流去。两个“自”字,使各不相干的“伤心”与“水流”联系到了一起,以无情水流反衬人之“伤心”,以自流之水极写无可奈何的伤心之情。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句从“伤心”两字一气贯下,以前两句更推进一步。第三句在“远”字前缀一“更”字,自己被逐已经不幸,而裴郎中被贬谪的地方更远,着重写出对方的不幸,从而使同病相怜之情,依依惜别之意,表现得更为丰富、深刻。末句“青山万里一孤舟”与第二句的“水自流”相照应,而“青山万里”又紧承上句“更远”而来,既写尽了裴郎中旅途的孤寂,伴送他远去的只有万里青山,又表达了诗人恋恋不舍的深情。随着孤帆远影在望中消失,诗人的心何尝没有随着眼前青山的延伸,与被送者一道渐行渐远!
从通篇来看,基本上采用了直陈其事的赋体,紧紧扣住江边送别的特定情景来写,使写景与抒情自然而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情挚意深,别有韵味。前人论刘长卿“诗体虽不新奇,甚能炼饰”(高仲武《中兴间气集》)。此诗写得如此清新自然,正见他的“炼饰”功夫。
参考资料: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411-412页
刘长卿“刚而犯上,两遭迁谪”。第一次迁谪在唐肃宗至德三年(758年)春天,由苏州长洲县尉被贬为潘州南巴县尉;第二次在唐代宗大历八年(773年)至十二年(777年)间的一个深秋,因被诬陷,由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贬为睦州司马。此诗当作于第二次遭贬谪之时。在作此诗之前,诗人已写过一首同题材的五言律诗《送裴郎中贬吉州》,因此此诗题曰“重送”。
参考资料: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是一首七言绝句。首联描写氛围;颔联切合规定情景中的地点“江头”;后二联则从“伤心”两字一气贯下,以前两联更推进一步。此诗通过描述诗人与裴郎中在分开途中所见的景物,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深情,又抒发了对世俗的感叹。全诗清新自然,借景抒情,此中真意清晰可感。
刘长(zhǎng )卿(约726年-789或790年),字文房,世称刘随州,宣城(今属安徽)人,一说河间(今属河北)人,唐代诗人。玄宗天宝八载(749年)登进士第,释褐任陈留浚仪县尉。安史之乱起,南奔流落江南,至德元载(756年)被采访使李希言任为长洲县尉。至德二载(757年)冬被谤陷狱,十二月遇赦,摄海盐令。因冤情未雪,被贬南巴尉。约大历三年(768年),前后任鄂岳转运判官。大历九年(774年),因拒绝观察使吴仲孺截留财赋,反被诬为贪赃,罢官后居义兴,后贬任睦州长史。建中元年(780年),任随州(今属湖北)刺史,世称刘随州。两年后因李希烈叛乱,弃官避地淮南、吴越,几年后去世。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自诩为“五言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