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窗前的桃花正在含苞欲放,它的娇嫩模样就像你傭懒的青春年华。春雨似泪,湿润桃花的娇颜。突然听见有人在小红楼上吟唱悲凉的《石州曲》。
夜晚降临,一双燕子飞入楼中相互依偎,微弱的灯光将影子映在了屏风之上。此刻,点燃的篆香已经燃尽,窗外的雨也即将要停了,被子单薄,那是怎样的冷啊!
注释
桃蕊:桃花花苞。
东风:春风。
石州:指乐府七调之一的商调曲名。商调之音凄怆哀怨,多表达凄清伤感之情。李商隐《代赠》:“东南日出照高楼,楼上离人唱《石州》。”
灯背屏腰绿:绿,指乌黑发亮的颜色,古诗词中多以之形容乌黑的头发。如唐李商隐《戏题枢言草阁三十二韵》:“年颜各少壮,发绿齿尚齐。”宋晏几道《生查子》:“君貌不长红,我鬓无重绿。”但此处引申为昏暗不明。即谓双燕背灯而宿,其双双身影落到了屏风中间(屏腰)会呈现出昏暗不明之景象。
雨阑珊:雨将尽。宋贺铸《小重山》:“歌断酒阑珊,画船箫鼓转,绿杨湾。”
薄衾:被子单薄。
此词从闺阁中女子角度描写,写一丽人在乍暖还寒的春天里孤寂无聊的情态。词的上片前二句亦人亦景,含双关之意。后二句写红楼独处,借唱《石州》益而抒离情之苦;下片回写夜来之孤独寂寞,以双燕烘衬,更突出孤苦凄清之离情别恨。全词语言清丽动人,非常传神地写出女子怅恨、寂寞的情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这首词以一位闺中女子的角度,描绘出妙龄女子在乍暖还寒的春天里,面对娇艳的桃花而孤寂无聊的情态。
上片前两句既写人又绘景,含双关之意。后两句写女子独处红楼,借唱《石州》而抒发自己的离情之苦。商调是一种凄凉哀怨的音乐,多表达一种感伤凄凉之情。李商隐《代赠》: “东南出照高楼,楼上离人唱《石州》。”
下片写了夜晚的孤独寂寞,以双燕烘托,进一步表达那离愁别恨之孤苦凄清。 “灯背屏腰绿”见唐李商隐《戏题枢言草阁三十二韵》: “年颜各少壮,发绿齿尚齐。”宋晏几道《生查子》: “君貌不长红,我鬓无重绿。”但此处引申为昏暗不明。就是说一对燕子背灯而宿,双双身影投落到了屏风中间或呈现出模糊不清的景象。最后的两句承接着上片,泪如“雨”下,洗净了脸上的胭脂,胭脂味没了,泪水也风干了。触景伤怀,为伊消得人憔悴。
参考资料:
(清)纳兰性德著;田萍注解·纳兰词全集鉴赏: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04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