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卷国学 古诗文
字典 成语 词典 古诗文 组词 拼音 近义词 反义词
搜索记录 清空

支持汉字、拼音、编码、部首、分拆查字,帮助。

  1. 首页
  2. 名句
  3. 嵇康

嵇康名句

类型:
友情 人生 儿童 写人 中秋节 感恩 警世通言 春天 写山 七夕节 思念 冬天 秋天 励志 夏天 春节更多
作者:
李白 司马迁 苏轼 杜甫 班固 左丘明 柳宗元 白居易 欧阳修 韩愈 辛弃疾 柳永 吴文英 屈原 陶渊明更多
朝代: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形式:
诗文 古籍 谚语 对联
  • 远而听之,若鸾凤和鸣戏云中;迫而察之,若众葩敷荣曜春风。

    《琴赋》

  • 有形同而情乖,貌殊而心均者。

    《声无哀乐论》

  • 瑰艳奇伟,殚不可识。

    《琴赋》

  • 音声有自然之和,而无系于人情。

    《声无哀乐论》

  • 舜命夔击石拊石,八音克谐,神人以和。

    《声无哀乐论》

  • 然随曲之情,尽于和域;应美之口,绝于甘境,安得哀乐于其间哉?

    《声无哀乐论》

  • 或搂批攦捋,缥缭潎冽。

    《琴赋》

  • 夫音声和比,人情所不能已者也。

    《声无哀乐论》

  • 请问:圣人卒人胡域,当知其所言否乎?

    《声无哀乐论》

  • 请问师旷吹律之时,楚国之风邪,则相去千里,声不足达;若正识楚风来入律中邪,则楚南有吴、越,北有梁、宋,苟不见其原,奚以识之哉?

    《声无哀乐论》

  • 推其所由,似原不解音声;览其旨趣,亦未达礼乐之情也。

    《琴赋》

  • 此犹禽鹿,少见驯育,则服从教制;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蹈汤火;虽饰以金镳,飨以嘉肴,愈思长林而志在丰草也。

    《与山巨源绝交书》

  • 苟心同而形异,则何言乎观形而知心哉?

    《声无哀乐论》

  • 此为知心自由气色,虽自不言,犹将知之,知之之道,可不待言也。

    《声无哀乐论》

  • 若夫郑声,是音声之至妙。

    《声无哀乐论》

  • 今若复谓之诬罔,则前言往记,皆为弃物,无用之也。

    《声无哀乐论》

  • 克谐之音,成于金石;至和之声,得于管弦也。

    《声无哀乐论》

  • 秦客难曰:夫观气采色,天下之通用也。

    《声无哀乐论》

  • 野人有快炙背而美芹子者,欲献之至尊,虽有区区之意,亦已疏矣。

    《与山巨源绝交书》

  • 察者欲因声以知心,不亦外乎?

    《声无哀乐论》

  • 其意如此,既以解足下,并以为别。

    《与山巨源绝交书》

  • 和声无象,而哀心有主。

    《声无哀乐论》


  • 1
  • 15
  • 16
  • ...
名句
  • 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 为越计,莫若结齐,亲楚,附晋,以厚吴。
  • 空将泽畔吟,寄尔江南管。
  • 国家防塞今有谁?
  • 辞决而行,侯生曰:公子勉之矣!
  • 吾与孔丘非君臣也,德友而已矣!
  • 游湘有余怨,岂是圣人心。
  • 匪适株林,从夏南!
  • 天涯客鬓愁成缕。
  • 为役孰贱辱?
  • 而焉得亡之?
  •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 岁月易得,别来行复四年。
  • 就砚旋研墨。
  • 正销凝。
  • 我无腾化术,必尔不复疑。
  • 前盟口血未乾,足以结信矣。
  • 君子至止,言观其旂。
  • 飞霙弄晚。
  • 章画志墨兮,前图未改。
诗文
  • 凉州词二首 唐代 孟浩然
  • 送元二使安西 唐代 王维
  • 金陵怀古 唐代 许浑
  • 梅 唐代 罗隐
  • 绝句 唐代 贾岛
  • 苏武庙 唐代 温庭筠
  • 戏为六绝句 唐代 杜甫
  • 落花落 唐代 王勃
  • 诏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 唐代 柳宗元
  • 中秋月二首 唐代 李峤
  • 酬乐天三月三日见寄 唐代 元稹
  • 钟山即事 宋代 王安石
  • 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莲花坞 唐代 王维
  • 听颖师弹琴 唐代 韩愈
  • 汉寿城春望 唐代 刘禹锡
  • 送邹明府游灵武 唐代 贾岛
  • 月夜 唐代 杜甫
  • 马诗二十三首 唐代 李贺
  •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唐代 李白
  • 春雪 唐代 韩愈
© 2025 万卷国学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