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
字典
成语
词典
古诗文
组词
拼音
近义词
反义词
搜索记录
清空
支持汉字、拼音、编码、部首、分拆查字,帮助。
关闭
首页
名句
嵇康
嵇康名句
类型:
友情
人生
儿童
写人
中秋节
感恩
警世通言
春天
写山
七夕节
思念
冬天
秋天
励志
夏天
春节
更多
作者:
李白
司马迁
苏轼
杜甫
班固
左丘明
柳宗元
白居易
欧阳修
韩愈
辛弃疾
柳永
吴文英
屈原
陶渊明
更多
朝代: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形式:
诗文
古籍
谚语
对联
远而听之,若鸾凤和鸣戏云中;迫而察之,若众葩敷荣曜春风。
《琴赋》
有形同而情乖,貌殊而心均者。
《声无哀乐论》
瑰艳奇伟,殚不可识。
《琴赋》
音声有自然之和,而无系于人情。
《声无哀乐论》
舜命夔击石拊石,八音克谐,神人以和。
《声无哀乐论》
然随曲之情,尽于和域;应美之口,绝于甘境,安得哀乐于其间哉?
《声无哀乐论》
或搂批攦捋,缥缭潎冽。
《琴赋》
夫音声和比,人情所不能已者也。
《声无哀乐论》
请问:圣人卒人胡域,当知其所言否乎?
《声无哀乐论》
请问师旷吹律之时,楚国之风邪,则相去千里,声不足达;若正识楚风来入律中邪,则楚南有吴、越,北有梁、宋,苟不见其原,奚以识之哉?
《声无哀乐论》
推其所由,似原不解音声;览其旨趣,亦未达礼乐之情也。
《琴赋》
此犹禽鹿,少见驯育,则服从教制;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蹈汤火;虽饰以金镳,飨以嘉肴,愈思长林而志在丰草也。
《与山巨源绝交书》
苟心同而形异,则何言乎观形而知心哉?
《声无哀乐论》
此为知心自由气色,虽自不言,犹将知之,知之之道,可不待言也。
《声无哀乐论》
若夫郑声,是音声之至妙。
《声无哀乐论》
今若复谓之诬罔,则前言往记,皆为弃物,无用之也。
《声无哀乐论》
克谐之音,成于金石;至和之声,得于管弦也。
《声无哀乐论》
秦客难曰:夫观气采色,天下之通用也。
《声无哀乐论》
野人有快炙背而美芹子者,欲献之至尊,虽有区区之意,亦已疏矣。
《与山巨源绝交书》
察者欲因声以知心,不亦外乎?
《声无哀乐论》
其意如此,既以解足下,并以为别。
《与山巨源绝交书》
和声无象,而哀心有主。
《声无哀乐论》
1
15
16
...
名句
笑怕蔷薇罥,行忧宝瑟僵。
曰:加隆焉,案使倍之,故再期也。
共在人间说天上,不知天上忆人间。
推类而广之,则竹事犹末。
唤客情应重。
愿君留得长妖韶,莫逐东风还荡摇。
吾衰久矣夫,何其不梦周?
屠无计,思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早取之。
随春且看归何处。
正待功名遂,从君继两疏。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此言多资之易为工也。
途阁云蔓。
周含郑怒,楚结秦冤。
愁一愁,白了头;笑一笑,十年少。
遂返辙而东,望东峰之高者趋之,莲舟疲不能从,由旧路下。
试著莱衣小。
冥迷远树。
拔侬头上钗,与郎资路用。
遭壤以穿,旋葬而窆。
诗文
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唐代
李商隐
莲叶
唐代
郑谷
致酒行
唐代
李贺
谢亭送别
唐代
许浑
春夜喜雨
唐代
杜甫
酬王维春夜竹亭赠别
唐代
钱起
苏小小墓
唐代
李贺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唐代
孟浩然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唐代
孟浩然
金城北楼
唐代
高适
遗爱寺
唐代
白居易
惠崇春江晚景
宋代
苏轼
读书
唐代
柳宗元
牡丹
唐代
李商隐
谢中上人寄茶
唐代
齐己
田使君美人舞如莲花北鋋歌
唐代
岑参
拟古九首
魏晋
陶渊明
次韵平甫金山会宿寄亲友
宋代
王安石
西施咏
唐代
王维
七夕
唐代
罗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