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与张平甫自南昌同游西山玉隆宫,止宿而返,盖乙卯三月十四日也。是日即平甫初度,因买酒茅舍,并坐古枫下。古枫,旌阳在时物也。旌阳尝以草屦悬其上,土人谓屦为屐,因名曰挂屐枫。苍山四围,平野尽绿,隔涧野花红白,照影可喜,使人采撷,以藤纠缠著枫上。少焉月出,大于黄金盆。逸兴横生,遂成痛饮,午夜乃寝。明年,平甫初度,欲治舟往封禺松竹间,念此游之不可再也,歌以寿之。
曾共君侯历聘来。去年今日踏莓苔。
旌阳宅里疏疏磬。挂屩枫前草草杯。
呼煮酒,摘青梅。今年官事莫徘徊。
移家径入蓝田县,急急船头打鼓催。
译文
我和张平甫从南昌一同去游览了西山玉隆宫,在那里住了一晚就返回了,那天是乙卯年三月十四日。那天正好是张平甫的生日,所以我们就在茅屋里买了酒,一起坐在一棵古老的枫树下喝酒。这棵古枫,是当年旌阳真人还在世时的树。据说旌阳真人曾经把他的草鞋挂在树上,当地人把草鞋叫做屐,所以这棵树就被称为“挂屐枫”。四周是苍翠的山峦,平原上绿草如茵,隔着山涧的野花红白相间,影子倒映在水中,非常美丽,我们让人采了一些野花,用藤条缠在枫树上。不久,月亮升起来了,大得就像金色的盘子。我们兴致高涨,开始畅饮,直到半夜才睡觉。第二年,张平甫的生日,我们打算乘船去封禺的松竹间游玩,但想到去年的西山之行可能再也不会有了,我就写了这首歌来为他祝寿。
我们曾经一同出游,走过很多地方。去年的今天,我们踏着红、绿漫步。
在旌阳真人的故居里,听到了稀疏的钟声,而在那棵旌阳真人挂过草鞋的古枫前,我们草草地举杯畅饮。
当时我们叫来酒,摘下了新鲜的青梅一起品尝。但是今年的公务繁忙,我们不能再像去年那样悠闲地徘徊。
我提议不如直接搬到蓝田县去居住,让船头的人快点打鼓催行,让我们能尽快到达那里享受宁静快乐的生活。
注释
平甫:张鉴,字平甫,张俊之孙,张镃(功父)之弟。
乙卯:宋宁宗庆元元年(1195)。
旌阳:指曾任旌阳令的许逊。
屦:麻、葛制成的草鞋。
少焉:不久,不一会儿。
封禺:封山、禺山的合称,在浙江湖州武康,相传禺山为禹十二代孙帝禺所居。此处代指湖州。
君侯:指张鉴。
历聘:多次游访。
磬: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以玉或石制成。
屩:草鞋。
煮酒:烫酒。
蓝田县:属今陕西,古代以出产美玉闻名,境内有蓝田山,因产美玉被称之为玉山。
此词是宋宁宗庆元元年(1195年)姜夔和张鉴游冶南昌西山所写的一首记游词。当年三月十四这天正是张鉴的生日,因此此词在记游的同时,也寄寓了祝愿友人长寿之意。
参考资料:
刘乃昌·姜夔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1
此词小序写得极有情味,寥寥数语,便曲尽情景之妙。 对姜夔来说,张鉴不仅是他赖以生存的接济者,更是他的知心朋友。张鉴对白石的周济也不同于一般的供养门客,而是出自于一种惺惺相惜的看重和彼此信赖的沟通。基于以上种种原因,白石对张鉴的感情就更为丰富,有对其接济自己的感激,有相互间心灵交汇的理解,甚至还有一点点亲人般的依赖。 从词中可以看出,在日常的生活中,作为知己的张、姜二人时常结伴出游,且每每游趣蓬勃,乘兴来去。“曾共君侯历聘来,去年今日踏莓苔”,足见二人同游已成一种规律性的习惯,易时皆然。“呼煮酒”的一个“呼”字,写出了二人之亲密无间。煮美酒、摘青梅,尽显野兴悠然,又暗含着二人情投意合的默契。可惜张鉴即将移家湖州,作为挚友,白石满怀祝愿,愿友人可尽享林泉之乐,虽则也惋惜因此而失去了共游之乐,心中有无限的依恋与怀念。 或许是序文已经写尽了情思风景,总体而言,此词本身写得不即不离,只“疏疏磬”、“草草杯”两句仍相当值得品味,序中所谓“逸兴横生”,反倒是在这等地方最易悟入。
姜夔(kuí,约1155—约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一说南宋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另一说江西德兴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被誉为中国古代十大音乐家之一。他的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绛帖平》等书传世。
远游临四海,俯仰观洪波。
大鱼若曲陵,承浪相经过。
灵鼇戴方丈,神岳俨嵯峨。
仙人翔其隅,玉女戏其阿。
琼蕊可疗饥,仰漱吸朝霞。
昆仑本吾宅,中州非我家。
将归谒东父,一举超流沙。
鼓翼舞时风,长啸激清歌。
金石固易弊,日月同光华。
齐年与天地,万乘安足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