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顾玉山感怀

金粟老秃翁,丧女及二妇。情钟政我辈,况尔中年后。

值兹世浊恶,喧呶互纷揉。达观了死生,放浪无何有。

汎览经律论,一室仅如斗。蒲团竹匡床,趺坐各双肘。

心如大圆镜,触处靡不受。荣辱既俱忘,恒欲烹走狗。

独怜孙与甥,哀哀失慈母。谁能断嗔爱,毗耶有无垢。

所谈不二法,究竟唯濡首。宿业想未偿,惊心血屡呕。

深秋天气暄,桑柘叶黝黝。念子筑杭城,土石躬自负。

城高石易尽,鞭箠无所取。书来知近况,黧面龟两手。

新谷幸登场,日夜操杵臼。悉供役夫养,老稚曷糊口。

安得海宇清,关塞忘战守。归耕对儿女,畜鸡豢肥牡。

侧闻王师出,铁马渡河久。中军霍嫖姚,报国忠肝剖。

鼓行捣虎穴,若拉枯共朽。捷书尚未至,西风又衰柳。

思之转郁陶,浇愁唯有酒。兴亡信有数,蛇断秦鹿走。

荷锸死使埋,四郊多培塿。

袁华

苏州府昆山人,字子英。工诗,长于乐府。洪武初为苏州府学训导。有《可传集》、《耕学斋诗集》。

猜你喜欢

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
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

朔方三度重阳节,河曲干旌岁岁忙。
鬓发已甘尘路白,菊花犹送塞垣黄。
中丞疏有回天力,太宰功兼蹜地方。
云外好呼南去雁,系书先为报江乡。

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
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
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
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落日五湖游,烟波处处愁。
浮沉千古事,谁与问东流?

本作一道书,殷勤道相忆。
一道复一道,满纸情何极。
瑶台有黄鹤,为报青楼人。
朱颜凋落尽,白发一何新。
自知未应还,离居经三春。
桃李今若为,当窗发光彩。
莫使香风飘,留与红芳待。

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
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

缚戎人,缚戎人,耳穿面破驱入秦。
天穿矜怜不忍杀,诏徙东南吴与越。
黄衣小使录姓名,领出长安乘递行。
身被金创面多瘠,扶病徒行日一驿。
朝餐饥渴费杯盘,夜卧腥臊污床席。
忽逢江水忆交河,垂手齐声呜咽歌。
其中一虏语诸虏:“尔苦非多我苦多!”
同伴行人因借问,欲说喉中气愤愤。
自云乡贯本凉原,大历年中没落蕃。
一落蕃中四十载,遣着皮裘系毛带。
唯许正朝服汉仪,敛衣整巾潜泪垂。
誓心密定归乡计,不使蕃中妻穿知。
暗思幸有残筋力,更恐年衰归不得。
蕃候严兵鸟不飞,脱身冒死奔逃归。
昼伏宵行经大漠,云阴月黑风沙恶。
惊藏青冢寒草疏,偷渡黄河夜冰薄。
忽闻汉军鼙鼓声,路傍走出再拜迎。
游骑不听能汉语,将军遂缚作蕃生。
配向东南卑湿地,定无存恤空防备。
念此吞声仰诉天,若为辛苦度残年。
凉原乡井不得见,胡地妻儿虚弃捐。
没蕃被囚思汉土,归汉被劫为蕃虏。
早知如此悔归来,两地宁如一处苦!
缚戎人,戎人之中我苦辛。
自古此冤应未有,汉心汉语吐蕃身。

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增前坡牧儿伯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箠,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
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