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艮翁延平山泉韵

忆在延平郡,疑观夔府泉。
分为万家泽,来自九天边。
派别知何日,源深不计年。
千筒如此栉,叠节似联鞭。
劲健山难遏,纖微砭可穿。
驶于河并注,捷剧箭初传。
玉漏长点滴,鲛珠任碎圆。
雨时冲雁断,晴罢复鸡连。
融夜春冰泮,清甘晓露涓。
藤萝频助固,瓜瓞莫形绵。
溅地花长润,飞空日倍鲜。
用虽供甑爨,性本带云烟。
留暑疑无地,为霖绰有天。
沫飘飞絮擘,声动佩环联。
势类虹垂汉,人夸瀑挂川。
笛从王晋弄,笙是女娲编。
蛇青仍夭娇,虬白更蜿蜒。
解涤酆城气,攻参广教禅。
喧令卧转稳,静觉坐能圣。
松阁晨嚣寂,书窗夜听专。
流觞情倍适,沦茗味尤便。
未饮襟先洁,将吟笔娄湔。
一丝抽沼面,十仞激崖颠。
旱日闻偏误,秋霄思易悬。
旧守谩多事,题诗绝少缘。
无功糜国廪,蔑效在民廛。
有客多才思,心清契涧湲。
长篇极模写,累日慰餐眠。
岂直供三复,仍将写七弦。
唱妍酬匪丽,缄寄兴悠然。

陈宓

(1171—1230)宋兴化军莆田人,字师复,号复斋。陈定弟。少从朱熹学。历泉州南安盐税,知安溪县。宁宗嘉定七年,入监进奏院,上书言时弊,慷慨尽言。迁军器监簿,又上言指陈三弊。出知南康军,改南剑州,救灾济民,多有惠政。后以直秘阁主管崇禧观。有《论语注义问答》、《春秋三传抄》、《读通鉴纲目》、《唐史赘疣》等。

猜你喜欢

赤路如龙蛇,不知几千丈。
出没山水间,一下复一上。
伊予独何为,与之同俯仰?

酒薄吹还醒,楼危望已穷。
江皋当落日,帆席见归风。
烟带龙潭白,霞分鸟道红。
殷勤报秋意,只是有丹枫。

碧玉孤根生在林,美人相赠比双金。
美开郢客缄封后,想见巴山冰雪深。
多节本怀端直性,露青犹有岁寒心。
何时策马同归去,关树扶疏敲镫吟。

朝来庭树有鸣禽,红绿扶春上远林。
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

酒罢歌馀兴未阑,小桥秋水共盘桓。波摇梅蕊当心白,风入罗衣贴体寒。且莫思归去,须尽笙歌此夕欢。

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馀禾黍香。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
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

万木云深隐,连山雨未开。
风扉掩不定,水鸟过仍回。
鲛馆如鸣杼,樵舟岂伐枚。
清凉破炎毒,衰意欲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