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翥(1287~1368) 元代诗人。字仲举,晋宁(今山西仲汾)人。少年时四处游荡,后随著名文人李存读书,十分勤奋。其父调官杭州,又有机会随仇远学习,因此诗文都写得出色,渐有名气。张翥有一段时间隐居扬州,至正初年(1341)被任命为国子助教。后来升至翰林学士承旨。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
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荧荧山上火,苕苕隔陇左。
陇左不可至,精爽通寤寐。
寤寐衾帱同,忽觉在他邦。
他邦各异邑,相逐不相及。
迷墟在望烟,木落知冰坚。
升朝各自进,谁肯相攀牵?
客从北方来,遗我端弋绨。
命仆开弋绨,中有隐起珪。
长跪读隐珪,辞苦声亦凄。
上言各努力,下言长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