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赦令自首,不肯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译文
李世民因为戴胄忠诚清廉公正,提升他为大理寺卿。贞观元年正月,“朝廷盛开选举”,大力选拔人才。一些人趁机对自己的做官资历造假,李世民知道后,下令他们自首,否则,以后查出来要判处死刑。没直久,有人伪造自己的做官资料被发现了,李世民想要杀死他。戴胄上奏说:“根据法律应该判这个人流放”。李世民非常愤怒,说道:“你想要遵守法律而令我失去威信吗?“戴胄回答:“说出的话,只是当时凭喜怒,而法律,是国家用来向天下公布大信用的。陛下一时发怒,想要杀死他。已经知道不能这样,交由法律处理,这正是忍耐小的愤怒而保持大的信用。”李世民说道:“先生能够执法,我还有什么可值得担忧的呢?”戴胄经常就像这次一样宁肯使李世民发怒也要秉公执法,说出来的话语像不断涌出的泉水一样,而李世民全部都听从了他的建议,天下再也没有冤枉的案情。
注释
犯颜:敢于冒犯君主的威严。
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
擢:提升。
选人:候补、候选的官员。
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
觉:被发觉。
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
敕:下令。
以:来。
于:向。
既:已经。
此:这。
忿:愤恨。
存:保存。
复:再。
布:昭示。
忿:愤怒,怨恨。
曰:说。
皆:都。
狱:案件。
故:所以。
这篇通过李世民与戴胄的故事,展现了古代帝王与贤臣之间的法治精神与君臣之道。李世民因戴胄的忠诚清廉公正而提拔他,体现了对人才的重视。面对官员资历造假事件,李世民虽怒,但在戴胄的坚持下,最终选择依法处理,展现了法治高于个人意志的治国理念;戴胄不惧皇威,坚持公正执法,言辞恳切,体现了臣子的忠诚与担当。这便共同促成了“天下无冤狱”的局面,彰显出古代社会追求公正与法治的美好愿景。
路逢谁家子?背手牵黄犊。
犁锄负在肩,牛角书一束。
辄耕且吟诵,息阴坐乔木。
南山豆苗肥,东皋雨新足。
凉气满郊墟,书声出茅屋。
古来贤达人,起身自耕牧。
买臣负薪歌,倪宽带经读。
寄语少年徒,行当踵前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