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踪谁识女郎身,银浦前头好问津。
朝罢玉宸无一事,坛边愿作扫花人。

寒沙日午雾犹含,萧瑟风光三月三。
扑地柳花新燕子,不由人不忆江南。

吴中真陨少微星,洞中犹摹石上经。
耆旧凋残猿鹤怨,支硎山色为谁青。

初晴开柳色,忽照片樯悬。
林远莺声倦,江流月影圆。
余花绣崖谷,幽翠染云烟。
雨带前朝梦,春留昨日妍。
平洲双镜合,灵院一灯然。
只此佳游际,疑参雪后禅。

太乙吹炉处,依然刻帝青。
千峰抱须萼,五石炼置形。
叨利移金畤,神霄堕碧铃。
仙衣如可拂,投杖出空冥。

自予抱羁思,眇与日月长。载离非宋远,谁谓河难航。

忧随积霖密,慨因朗旭彰。负之苦不胜,即之竟无方。

如彼引鲲鱼,待尽守空梁。天地岂私贫,运至岂固当。

既悟非形兆,兹数讵可攘。

桃嫣李笑满园春,何事无聊似病身。
独坐水边残照落,定风幡下候花神。

  辱颜光禄书。

  以图画非止艺行。成当与《易》象同体。而工篆隶者,自以书巧为高。欲其并辩藻绘,核其攸同。

  夫言绘画者,竟求容势而已。且古人之作画也,非以案城域、辩方州、标镇阜、划浸流。本乎形者融灵。而动者变心。止灵亡见,故所托不动。

  目有所极,故所见不周。于是乎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以判躯之状,画寸眸之明。曲以为嵩高,趣以为方丈,以叐之画,齐乎太华。枉之点,表夫隆准。眉额颊辅,若晏笑兮;孤岩郁秀,若吐云兮。横变纵化,故动生焉,前矩后方,(而灵)出焉。然后宫观舟车,器以类聚;犬马禽鱼,物以状分。此画之致也。

  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虽有金石之乐,珪璋之琛,岂能髣髴之哉!披图按牒,效异《山海》,绿林扬风,白水激涧。呼呼!岂独运诸指掌,亦以明神降之。此画之情也。

借郎画眉笔,为郎画纨扇。纨扇置郎怀,开时郎自见。

不见因生梦见心,自愁孤枕与孤吟。
如何永夜曾无寐,悔向湖边独独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