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夏寻芳也未迟,绕园红紫尚菲菲。
无心与物真皆可,有酒逢人劝莫违。
梦逐杨花无限思,身惭啼鸟不如归。
官居寂寞如僧舍,海燕怜贫故入扉。

年更六十七,旬满三百六。
俯仰定何为,万事如转毂。
禅心澹不起,非人自歌哭。
芸芸初莫御,势尽行将复。
学道道可成,无心心每足。
守岁听儿曹,自笑未免俗。

肘后医方老更精,须眉白尽气弥清。
只应救病能无病,岂是平生学养生。
门人久作开堂老,庭桧看成合抱围。
他日浴堂归洗背,回头还解放光辉。

龟山昔同到,松竹故依然。红印封咸豉,黄罂分井泉。

青天携杖处,晚日落帆偏。无限相思意,新诗句句传。

空陂放修竹,肃肃复冥冥。莫除坞外笋,从使入园生。

北嶂南屏恰四周,西山微缺放溪流。
胡人置酒留连客,颇识峰峦是胜游。
岭上西行双石人,临溪照水久逡巡。
低头似愧南来使,居处虽高已失身。

七度江南自作年,去年初喜奉椒盘。
冬来误入文昌省,连日斋居未许还。
今岁初辛日正三,明朝春气渐东南。
还家强作银幡会,雪底蒿芹欲满篮。
北客南来岁欲除,灯山火急万人扶。
〈灯山例以北使见日立。
欲观翠辇巡游盛,深怯南宫锁钥拘。

  古者以学为政,择其乡闾之俊,而纳之胶庠,示之以《诗》《书》《礼》《乐》,揉而熟之,既成使归,更相告语,以及其父子兄弟。故三代之间,养老,飨宾,听讼,受成,献馘,无不由学。习其耳目,而和其志气,是以其政不烦,其刑不渎,而民之化之也速。

  然考其行事,非独于学然也,郊社祖庙,山川五祀,凡礼乐之事,皆所以为政,而教民不犯者也。故其称曰:“政者,君之所以藏身。”盖古之君子,正颜色,动容貌,出词气,从容礼乐之间,未尝以力加其民。民观而化之,以不逆其上,其所以藏身之固如此。至于后世不然,废礼而任法,以鞭朴刀锯力胜其下。有一不顺,常以身较之。民于是始悍然不服,而上之人亲受其病,而古之所以藏身之术亡矣。子游为武城宰,以弦歌为政,曰:“吾闻之夫子,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夫使武城之人,其君子爱人而不害,其小人易使而不违,则子游之政,岂不绰然有余裕哉!上高,筠之小邑,介于山林之间。民不知学,而县亦无学以诏民。县令李君怀道始至,思所以导民,乃谋建学宫。县人知其令之将教之也,亦相帅出力以缮其事,不逾年而学以具。奠享有堂,讲劝有位,退习有斋,膳浴有舍。邑人执经而至者数十百人。于是李君之政不苛而民肃,赋役狱讼不诿其府。李君喜学之成而乐民之不犯,知其为学之力也,求记其事,告后以不废。予亦嘉李君之为邑有古之道,其所以得于民者,非复世俗之吏也。故为书其实,且以志上高有学之始。元丰五年三月二十日,眉山苏辙记。

武燕未远嗟谁识,赵董纷纷枉得名。
已矣孙陈旧人物,至今但数汉公卿。

江声六月撼长堤,雪岭千重过屋西。
雪叶轩昂方断渡,南堂萧散梦寒溪。
旅食三年已是家,堂成非陋亦非华。
何方道士知人意,授与炉中雪粒砂。
北牖清风正满床,东坡野菜漫充肠。
华池自有醍醐味,丈室仍闻檐卜香。
邻人渐熟容赊酒,故客亲留为种蔬。
住稳不论归有日,船通何患出无车。
客去知公醉欲眠,酒醒寒月堕江烟。
床头复有三升蜜,贫困相资恐是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