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萧爽天气凉,此日何日升斯堂。堂中老人寿而康,红颜绿鬓双瞳方。

家贫儿痴但深藏,五年不出门庭荒。灶陉十日九不炀,岂办甘脆陈壶觞。

低头包羞汗如浆,老人此心久已忘。一笑谓汝庸何伤,人间荣耀岂可常。

惟有道义思无疆,勉励汝节弥坚刚。熹前再拜谢阿娘,自古作善天降祥。

但愿年年似今日,老莱母子俱徜徉。

玄天幽且默,仲尼欲无言。动植各生遂,德容自清温。

彼哉夸毗子,呫嗫徒啾喧。但逞言辞好,岂知神监昏。

曰余昧前训,坐此枝叶繁。发愤永刊落,奇功收一原。

行逢石门雨,解骖寒涧东。朝隮锦绣谷,俯仰春冥濛。

悬泉忽淙琤,杂树纷青红。屡憩小亭古,幽探思无穷。

西斋坐竟日,旷然谁与俦。感兹风露夕,始知天宇秋。

庭树且扶疏,时物讵淹留。心空累云远,岁月真悠悠。

自作山中人,即与云为友。一啸雨纷纷,无劳三奠酒。

双剑名峰也逼真,品题拍拍满怀春。铅刀自别干将利,折槛应须表直臣。

蜡屐风烟随处别,下山人事一番新。世间不但山中好,今日方知此意真。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义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则亦虚心静虑,勿遽取舍于其间。先使一说自为一说,而随其意之所之,以验其通塞,则其尤无义理者,不待观于他说而先自屈矣。复以众说互相诘难,而求其理之所安,以考其是非,则似是而非者,亦将夺于公论而无以立矣。大率徐行却立,处静观动,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置而徐理之。此观书之法也。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子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冥濛罔象姿,相好菩萨面。鬼佛吾讵知,水石玩奇变。

我行欲安适,莽莽穷山陂。晨装远林表,午憩通川湄。

旷望想慈亲,行役嗟吾儿。喟然陟屺叹,归心浩无涯。

晓霜徒御寒,暮雨朋俦悲。前期谅非远,无为苦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