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来西国,千年爱未衰。
今朝游故里,蜀客不胜悲。
谁言襄阳野,生此万乘师。
山中有遗貌,矫矫龙之姿。
龙蟠山水秀,龙去渊潭移。
空馀蜿蜒迹,使我寒涕垂。
译文
诸葛亮来到西国(蜀地),千年以来(这里的人们)对他长爱不衰。
如今我重游故里,作为旅居在外的蜀人感到不胜悲伤。
谁说襄阳野地,(竟能)生出这样的帝王之师。
山中有他的遗像,卓然不群如蛟龙之姿。
龙盘踞在这里山水为之秀丽,龙离开后深潭随之转移。
空留下(龙行过的)蜿蜒痕迹,使我在寒风中垂泪不止。
注释
矫矫:卓然不群的样子。
蟠:盘曲;盘结。
《隆中》是一首五言古诗。此诗先点明对诸葛亮的敬仰与怀念之情,而后写自己重游故里的悲伤;中间四句赞美诸葛亮虽出生野地,但有如龙般矫健的英姿,进一步凸显其非凡气质与卓越才能;末四句以龙蟠山水、龙去渊潭为喻,表达诸葛亮虽已离去,但其精神与事迹仍如蜿蜒之迹般留存,令人感慨万分,寒涕垂落。全诗语言凝练,情感真挚,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仰、怀念与无限哀思,抑或有诗人自身的身世之悲。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与父苏洵、弟苏辙三人并称“三苏”。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