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卷国学 古诗文
字典 成语 词典 古诗文 组词 拼音 近义词 反义词
搜索记录 清空

支持汉字、拼音、编码、部首、分拆查字,帮助。

  1. 首页
  2. 名句
  3. 南北朝

南北朝名句

类型:
友情 人生 儿童 写人 中秋节 感恩 警世通言 春天 写山 七夕节 思念 冬天 秋天 励志 夏天 春节更多
作者:
李白 司马迁 苏轼 杜甫 班固 左丘明 柳宗元 白居易 欧阳修 韩愈 辛弃疾 柳永 吴文英 屈原 陶渊明更多
朝代: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形式:
诗文 古籍 谚语 对联
  •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出自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 朝取饥蚕食,夜缝千里衣。

    《古意应萧信武教诗》

  • 始作阳春曲,终成苦寒歌。

    《昭君辞》

  • 九域耸其风尘,四海叠其熏灼。

    《广绝交论》

  • 肌力尽鞍甲,心思历凉温。

    《代东武吟》

  • 素因遇立,污随染成。

    《雪赋》

  • 鸡鸣洛城里,禁门平旦开。

    《代放歌行》

  • 不同非一事,养疴丘园中。

    《田南树园激流植楥》

  •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出自吴均《山中杂诗》

  • 愿一见颜色,不异琼树枝。

    《古离别》

  • 入莲池,折桂枝。

    《代春日行》

  • 开尽星桥铁锁,平地泻银潢。

    《望月婆罗门引·元夕》

  • 王乃歌北风于卫诗,咏南山于周雅。

    《雪赋》

  • 拂尘看马埒,分朋入射堂。

    《春赋》

  • 劳者时歌榜,愁人数问更。

    《五洲夜发诗》

  • 香杵纹砧知近远,传声递响何凄凉。

    《捣衣诗》

  • 艳阳桃李节,皎洁不成妍。

    《学刘公干体五首·其三》

  •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

    《陶渊明传》

  • 来脱薄妆,去留馀腻。

    《丽人赋》

  • 其人讶而起,与恭决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绩也。

    《鲁恭治中牟》

  • 兰摘心焉寄,桂折意谁通。

    《别诗二首·其二》

  •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敕勒歌》

  • 暧暧入塘港,蓬门已掩扉。

    《送韦司马别》

  • 青琐门外安石榴,连枝接叶夹御沟。

    《行路难·青琐门外安石榴》

  • 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

    《后汉书·赵憙传》

  •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

    《魏武捉刀》

  • 念此死生变化非常理,中心恻怆不能言。

    《拟行路难十八首》

  • 为设果,果有杨梅。

    《杨氏之子》

  • 边庭节物与华异,冬霰秋霜春不歇。

    《从军行》

  • 目睹严子濑,想属任公钓。

    《七里濑》


  • 1
  • 38
  • 39
  • 40
  • ...
  • ...
  • 100
名句
  • 不教人扫石,恐损落来花。
  • 赵无以食,请粟于齐,而齐不听。
  • 不种全无收,少耕有薄酬。
  • 羞彼鹤上人。
  • 宋兴,锄叛而讨亡。
  • 遂返辙而东,望东峰之高者趋之,莲舟疲不能从,由旧路下。
  • 病怀强宽。
  • 浮年不可追,衰步多夕归。
  • 虽教而不严,是亦不爱其子也。
  • 云山间之,造谒无路。
  • 入修门些。
  • 浮云蔽颓阳。
  • 广居,仁也。
  • 暗消春素。
  • 妻兄弟有老而独者养之二十年,没葬而岁祀之。
  • 晚色天寒处。
  • 先生然之,曰:卿言甚副吾意,苟能活之,何爱此身?
  • 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
  • 渔者对曰:谓其目能收万物之色,耳能收万物之声,鼻能收万物之气,口能收万物之味。
  • 既又刻诗于石,以遗相人。
诗文
  • 井底引银瓶·止淫奔也 唐代 白居易
  • 登高 唐代 杜甫
  • 雁门太守行 唐代 李贺
  • 淮上与友人别 唐代 郑谷
  • 闻笛 唐代 赵嘏
  • 竹 唐代 郑谷
  • 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唐代 李白
  • 山石 唐代 韩愈
  • 虢州送天平何丞入京市马 唐代 岑参
  • 秋浦歌十七首 唐代 李白
  • 得卢衡州书因以诗寄 唐代 柳宗元
  • 焚书坑 唐代 罗隐
  • 夜泊水村 宋代 陆游
  • 止酒 魏晋 陶渊明
  • 春尽 唐代 韩偓
  • 得乐天书 唐代 元稹
  • 登金陵凤凰台 唐代 李白
  • 午枕 宋代 王安石
  • 春中喜王九相寻 唐代 孟浩然
  • 风 唐代 李峤
© 2025 万卷国学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