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
字典
成语
词典
古诗文
组词
拼音
近义词
反义词
搜索记录
清空
支持汉字、拼音、编码、部首、分拆查字,帮助。
关闭
首页
名句
嵇康
嵇康名句
类型:
友情
人生
儿童
写人
中秋节
感恩
警世通言
春天
写山
七夕节
思念
冬天
秋天
励志
夏天
春节
更多
作者:
李白
司马迁
苏轼
杜甫
班固
左丘明
柳宗元
白居易
欧阳修
韩愈
辛弃疾
柳永
吴文英
屈原
陶渊明
更多
朝代: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形式:
诗文
古籍
谚语
对联
然和声之感人心,亦犹酒醴之发人情也。
《声无哀乐论》
于时也,金石寝声,匏竹屏气,王豹辍讴,狄牙丧味。
《琴赋》
妙音感人,犹美色惑志。
《声无哀乐论》
迎其情性,致而明之,使心与理相顺,气与声相应,合乎会通,以济其美。
《声无哀乐论》
)而发万殊之声,斯非音声之无常哉?
《声无哀乐论》
夫小哀容坏,甚悲而泣,哀之方也;小欢颜悦,至乐心喻,乐之理也。
《声无哀乐论》
华绘雕琢,布藻垂文。
《琴赋》
以此观之,故尧、舜之君世,许由之岩栖,子房之佐汉,接舆之行歌,其揆一也。
《与山巨源绝交书》
自卜已审,若道尽途穷则已耳。
《与山巨源绝交书》
浩兮汤汤,郁兮峨峨。
《琴赋》
今粗明其一端,亦可思过半矣。
《声无哀乐论》
今以晋人之气,吹无韵之律,楚风安得来入其中,与为盈缩邪?
《声无哀乐论》
又难云:师旷吹律,知南风不竞,楚多死声。
《声无哀乐论》
禹不逼伯成子高,全其节也;仲尼不假盖于子夏,护其短也;近诸葛孔明不逼元直以入蜀,华子鱼不强幼安以卿相,此可谓能相终始,真相知者也。
《与山巨源绝交书》
故前论已明其无常,今复假此谈以正名号耳。
《声无哀乐论》
于是曲引向阑,众音将歇,改韵易调,奇弄乃发。
《琴赋》
今平和之人,听筝笛琵琶,则形躁而志越;闻琴瑟之音,则听静而心闲。
《声无哀乐论》
故朝宴聘享,嘉乐必存。
《声无哀乐论》
又纵逸来久,情意傲散,简与礼相背,懒与慢相成,而为侪类见宽,不攻其过。
《与山巨源绝交书》
然皆以单、复、高、埤、善、恶为体,而人情以躁、静而容端,此为声音之体,尽于舒疾。
《声无哀乐论》
尔乃理正声,奏妙曲,扬白雪,发清角。
《琴赋》
情之应声,亦止于躁静耳。
《声无哀乐论》
琵琶、筝、笛,间促而声高,变众而节数,以高声御数节,故使人形躁而志越。
《声无哀乐论》
犹铃铎警耳,锺鼓骇心,故闻鼓鼙之音,思将帅之臣,盖以声音有大小,故动人有猛静也。
《声无哀乐论》
以此言之,至乐虽待圣人而作,不必圣人自执也。
《声无哀乐论》
揆终始之宜,度贤愚之中。
《声无哀乐论》
理重华之遗操,慨远慕而长思。
《琴赋》
琴瑟之体,间辽而音埤,变希而声清,以埤音御希变,不虚心静听,则不尽清和之极,是以听静而心闲也。
《声无哀乐论》
夫天地合德,万物贵生,寒暑代往,五行以成。
《声无哀乐论》
若论其体势,详其风声,器和故响逸,张急故声清,间辽故音庳,弦长故徽鸣。
《琴赋》
1
3
4
5
...
...
16
名句
泛艳回烟彩。
生为乞免,逐释而归。
参横月落,客绪从谁托。
意浅识罕,谓斯言可保。
悄似怜、轻去瑶阙。
夏之兴也,周弃继之,故祀以为稷。
半年眉绿未曾开。
屡惟豊年,於皇乐胥。
余笑而不应。
此数辈者,方此数君未出之时,盖未尝有也。
且汝不见贪泉乎?
功名惜未立,玄发已改素。
别殿饶芳草。
前盟口血未乾,足以结信矣。
余惭其言。
书曰:公矢鱼与棠。
这话霸、只成痴绝。
料多情梦里,端来见我,也参差是。
且占香红一夜眠。
别离何处尽,摇落几时休。
诗文
致酒行
唐代
李贺
嫦娥
唐代
李商隐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
宋代
王安石
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唐代
岑参
瑶瑟怨
唐代
温庭筠
蓝桥驿见元九诗
唐代
白居易
再上湘江
唐代
柳宗元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唐代
白居易
赠荷花
唐代
李商隐
送隐者一绝
唐代
杜牧
遣悲怀三首·其二
唐代
元稹
冬夕
唐代
岑参
登科后
唐代
孟郊
金城北楼
唐代
高适
哭孟浩然
唐代
王维
赵将军歌
唐代
岑参
花下醉
唐代
李商隐
秋思
唐代
许浑
西施
唐代
罗隐
潼关吏
唐代
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