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
字典
成语
词典
古诗文
组词
拼音
近义词
反义词
搜索记录
清空
支持汉字、拼音、编码、部首、分拆查字,帮助。
关闭
首页
名句
嵇康
嵇康名句
类型:
友情
人生
儿童
写人
中秋节
感恩
警世通言
春天
写山
七夕节
思念
冬天
秋天
励志
夏天
春节
更多
作者:
李白
司马迁
苏轼
杜甫
班固
左丘明
柳宗元
白居易
欧阳修
韩愈
辛弃疾
柳永
吴文英
屈原
陶渊明
更多
朝代: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形式:
诗文
古籍
谚语
对联
故有处朝廷而不出,入山林而不返之论。
《与山巨源绝交书》
于是器冷弦调,心闲手敏。
《琴赋》
今晋母未待之于老成,而专信昨日之声,以证今日之啼,岂不误中于前世好奇者从而称之哉?
《声无哀乐论》
心有盛衰,声亦隆杀。
《声无哀乐论》
微风余音,靡靡猗猗。
《琴赋》
今子独以为声无哀乐,其理何居?
《声无哀乐论》
今不可以未遇善听,而谓之声无可察之理;见方俗之多变,而谓声音无哀乐也。
《声无哀乐论》
状若崇山,又象流波。
《琴赋》
此为心不系于所言,言或不足以证心也。
《声无哀乐论》
即如所论,凡百哀乐,皆不在声,即移风易俗,果以何物邪?
《声无哀乐论》
风无形,声与律不通,则校理之地,无取于风律,不其然乎?
《声无哀乐论》
秦客难曰:论云:酒酣奏琴而欢戚并用。
《声无哀乐论》
今但愿守陋巷,教养子孙,时与亲旧叙离阔,陈说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
《与山巨源绝交书》
苟哀乐由声,更为有实,何得名实俱去邪?
《声无哀乐论》
英声发越,采采粲粲。
《琴赋》
秦客问曰:仲尼有言: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声无哀乐论》
若葛卢闻牛鸣,知其三子为牺;师旷吹律,知南风不竞,楚师必败;羊舌母听闻儿啼,而审其丧家。
《声无哀乐论》
夫唯无主于喜怒,亦应无主于哀乐,故欢戚俱见。
《声无哀乐论》
以促中小心之性,统此九患,不有外难,当有内病,宁可久处人间邪?
《与山巨源绝交书》
故曰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声无哀乐论》
夕纳景于吁虞渊兮,旦晞干于九阳。
《琴赋》
不为哀乐发于声音,如爱憎之生于贤愚也。
《声无哀乐论》
或徘徊顾慕,拥郁抑按,盘桓毓养,从容秘玩。
《琴赋》
秦客难曰:八方异俗,歌哭万殊,然其哀乐之情,不得不见也。
《声无哀乐论》
双美并进,骈驰翼驱。
《琴赋》
不可自见好章甫,强越人以文冕也;己嗜臭腐,养鸳雏以死鼠也。
《与山巨源绝交书》
夫治乱在政,而音声应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乐之象,形于管弦也。
《声无哀乐论》
夫推类辨物,当先求之自然之理;理已定,然后借古义以明之耳。
《声无哀乐论》
此为乐之应声,以自得为主;哀之应感,以垂涕为故。
《声无哀乐论》
今复烦循环之难,敢不自一竭邪?
《声无哀乐论》
1
7
8
9
...
...
16
名句
孰能一之?
人间天上两悠悠。
梦断古台城,月淡潮平。
众形殊声,不可胜论。
故约食为其难为也,然后为而灵王说之;未逾于世而民可移也,即求以乡其上也。
枕苍龙云卧品清箫,跨白鹿春酣醉碧桃,唤青猿夜拆烧丹灶。
是岁,秦缪公内晋君夷吾。
如今何处,倚月明楼。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海棠开后,燕子来时,黄昏庭院。
彼尚愁不归,我行定已矣。
霜红罢舞。
夫所谓不朽者,非必周、孔而后不朽也。
天阔云闲,树渺禽幽。
远林屋散尚啼鸦。
宾饮不尽觞。
幸余死之已缓兮,完形躯之既多。
主相晋国,于今八年。
傍人道我轿儿宽。
蕉雨固相能也。
诗文
江南春
唐代
杜牧
忆昔
唐代
韦庄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唐代
岑参
幽州夜饮
唐代
张说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唐代
孟浩然
放言五首·其五
唐代
白居易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唐代
杜甫
送灵澈上人
唐代
刘长卿
裴迪书斋望月
唐代
钱起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唐代
王昌龄
题西太一宫壁二首
宋代
王安石
送王大昌龄赴江宁
唐代
岑参
月夜
唐代
杜甫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
魏晋
陶渊明
归园田居·其四
魏晋
陶渊明
题乌江亭
唐代
杜牧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唐代
杜甫
采桑子·桃花羞作无情死
清代
纳兰性德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唐代
高适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宋代
陆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