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
字典
成语
词典
古诗文
组词
拼音
近义词
反义词
搜索记录
清空
支持汉字、拼音、编码、部首、分拆查字,帮助。
关闭
首页
名句
嵇康
嵇康名句
类型:
友情
人生
儿童
写人
中秋节
感恩
警世通言
春天
写山
七夕节
思念
冬天
秋天
励志
夏天
春节
更多
作者:
李白
司马迁
苏轼
杜甫
班固
左丘明
柳宗元
白居易
欧阳修
韩愈
辛弃疾
柳永
吴文英
屈原
陶渊明
更多
朝代: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形式:
诗文
古籍
谚语
对联
夫鲁牛能知牺历之丧生,哀三子之不存,含悲经年,诉怨葛卢;此为心与人同,异于兽形耳。
《声无哀乐论》
和心足于内,和气见于外,故歌以叙志,亻舞以宣情。
《声无哀乐论》
又仲尼闻《韶》,叹其一致,是以咨嗟,何必因声以知虞舜之德,然後叹美邪?
《声无哀乐论》
又云:季子采《诗》观礼,以别《风》、《雅》;仲尼叹《韶》音之一致,是以咨嗟。
《声无哀乐论》
嗟姣妙以弘丽,何变态之无穷!
《琴赋》
歌曰:凌扶摇兮憩瀛洲,要列子兮为好仇。
《琴赋》
若吹律校音以知其心,假令心志于马而误言鹿,察者固当由鹿以知马也。
《声无哀乐论》
夫圣人穷理,谓自然可寻,无微不照。
《声无哀乐论》
圣人齐心等德而形状不同也。
《声无哀乐论》
穆温柔以怡怿,婉顺叙而委蛇。
《琴赋》
若然者,三皇五帝,可不绝于今日,何独数事哉?
《声无哀乐论》
同一器之中,曲用每殊,则情随之变:奏秦声则叹羡而慷慨;理齐楚则情一而思专,肆姣弄则欢放而欲惬;心为声变,若此其众。
《声无哀乐论》
夫曲用不同,亦犹殊器之音耳。
《声无哀乐论》
宁复讲诗而后下言,习礼然后立评哉?
《声无哀乐论》
若资偏固之音,含一致之声,其所发明,各当其分,则焉能兼御群理,总发众情邪?
《声无哀乐论》
又每非汤、武而薄周、孔,在人间不止,此事会显,世教所不容,此甚不可一也。
《与山巨源绝交书》
若音声无常,锺子触类,其果然邪?
《声无哀乐论》
蒸灵液以播云,据神渊而吐溜。
《琴赋》
激清响以赴会,何弦歌之绸缪。
《琴赋》
然乐云乐云,锺鼓云乎哉?
《声无哀乐论》
且其山川形势,则盘纡隐深,磪嵬岑嵓。
《琴赋》
姣弄之音,挹众声之美,会五音之和,其体赡而用博,故心侈于众理;五音会,故欢放而欲惬。
《声无哀乐论》
主人答曰:难云:心应感而动,声从变而发,心有盛衰,声亦降杀,哀乐之情,必形于声音,锺子之徒,虽遭无常之声,则颖然独见矣。
《声无哀乐论》
前年从河东还,显宗、阿都说足下议以吾自代,事虽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
《与山巨源绝交书》
且夫《咸池》、《六茎》,《大章》、《韶夏》,此先王之至乐,所以动天地、感鬼神。
《声无哀乐论》
主人答曰:难云:虽歌哭万殊,善听察者要自觉之,不假智于常音,不借验于曲度,锺子之徒云云是也。
《声无哀乐论》
此自然相应,不可得逃,唯神明者能精之耳。
《声无哀乐论》
此为心悲者,虽谈笑鼓舞,情欢者,虽拊膺咨嗟,犹不能御外形以自匿,诳察者于疑似也。
《声无哀乐论》
故凯乐之情,见于金石,含弘光大,显于音声也。
《声无哀乐论》
故缀叙所怀,以为之赋。
《琴赋》
1
8
9
10
...
...
16
名句
其明年,郊雍,获一角兽,若麃然。
所嗜在果谷,得之常以偷。
君去欲何之?参差间原陆。
君子不以私害公。
心之忧矣,於我归息。
依依甚意绪。
从此到终身,尽为闲日月。
若此无罪,沦胥以铺。
守仁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之外。
一夜狂风雨。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
于胥乐兮!
欲无获民,将焉辟之?
会看光满万家楼。
几曲阑干遍倚,又是一番新桃李。
燕虽小,亦万乘之国也,原将军立为燕王。
颜、曾之养,其为乐也大矣,又何阙焉?
不成雨暮与云朝。
尽泛月莲舒,留仙裙在,载取春归去。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
诗文
含山店梦觉作
唐代
韦庄
雉带箭
唐代
韩愈
野老歌
唐代
张籍
夏昼偶作
唐代
柳宗元
饮酒·其五
魏晋
陶渊明
题榴花
唐代
韩愈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唐代
杜牧
虢州后亭送李判官使赴晋绛
唐代
岑参
南园十三首
唐代
李贺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
唐代
杜牧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唐代
刘长卿
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唐代
李商隐
姑苏怀古
唐代
许浑
别韦参军
唐代
高适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四
唐代
卢纶
古离别
唐代
贯休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唐代
刘长卿
征妇怨
唐代
张籍
潼关吏
唐代
杜甫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代
岑参